酅公合祔挽歌

草露前朝事,荆茅圣主封。

空传馀竹帛,永绝旧歌钟。

清镜无双影,穷泉有几重。

笳箫最悲处,风入九原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前朝往事如朝露般逝去不返,尺寸之土是圣明的君主所封。
斯人已逝传记墨痕空留史册,永远成为绝响的是旧日歌钟。
明镜难再以照出第二个影子,想要究极黄泉又能到达几重。
胡笳与洞箫吹到最悲伤之处,似凉风吹进北地九原的苍松。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名为《酅公合祔挽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过往繁华的哀叹。

"草露前朝事,荆茅圣主封。" 这两句通过鲜明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时间的长河,草露代表着岁月的流逝,而“前朝事”则是对历史的泛指,暗示了历史的沉重和不可触摸。而“荆茅圣主封”则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废弃的情景,圣主的陵墓被野草所覆盖,显现出一种权力的消逝。

"空传馀竹帛,永绝旧歌钟。" 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遗忘感。馀竹帛可能象征着古代的一种文化遗产,而“空传”则意味着这些遗产已经无法为人所用;“永绝旧歌钟”则是对音乐和声音的消亡,表现出一种文化断裂。

"清镜无双影,穷泉有几重。"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清镜象征着纯净无暇,但却“无双影”,可能是指在人生旅途中无法寻觅到知音或是灵魂的伴侣;而“穷泉有几重”则是一种对自然的深刻领悟,泉水虽细小但流淌不息,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坚韧。

"笳箫最悲处,风入九原松。"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音乐和自然景观的一种结合。“笳箫”是一种古代乐器,而“最悲处”可能是指那些能够引起深沉情感的旋律;“风入九原松”则是在描绘一种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九原寓意着辽远和边陲,而风穿梭其间,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以及文化符号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的怀念和现实的感慨。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山居即事

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

杨君闲上法,司命驻流年。

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烟。

抱孙堪种树,倚杖问耘田。

世事休相扰,浮名任一边。

由来谢安石,不解饮灵泉。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杂曲歌辞.乐府

暖谷春光至,宸游近甸荣。

云随天仗转,风入御帘轻。

翠盖浮佳气,朱楼倚太清。

朝臣冠剑退,宫女管弦迎。

细草承雕辇,繁花入幔城。

文房开圣藻,武卫宿天营。

玉醴随觞至,铜壶逐漏行。

五星含土德,万姓彻中声。

亲祀先崇典,躬推示劝耕。

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

道德关河固,刑章日月明。

野人同鸟兽,率舞感升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寄江南鹤林寺石冰上人

山川重复出,心地闇相逢。

忽忆秋江月,如闻古寺钟。

湖平南北岸,云抱两三峰。

定力超香象,真言摄毒龙。

风中何处鹤,石上几年松。

为报烟霞道,人间共不容。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八月五日歌

四月八日明星出,摩耶夫人降前佛。

八月五日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

开元九年燕公说,奉诏听置千秋节。

丹青庙里贮姚宋,花萼楼中宴岐薛。

清乐灵香几处闻,鸾歌凤吹动祥云。

已于武库见灵鸟,仍向晋山逢老君。

率土普天无不乐,河清海晏穷寥廓。

梨园第子传法曲,张果先生进仙药。

玉座凄凉游帝京,悲翁回首望承明。

云韶九奏杳然远,唯有五陵松柏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