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古香炉

质为浮休弃,形惟好古宜。

埏陶异甓砾,香火近神祇。

冷暖非恒德,兴衰彼一时。

舍兹何所适,尔意勿迟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本质如同浮云般被抛弃,形式只适合喜好古老的事物。
陶土与砖石不同,香火接近神明。
冷暖并非永恒不变,盛衰各有其时。
离开这里又能去哪里呢,你的决定不要犹豫不决。

注释

质:本质。
浮休:像浮云一样。
弃:抛弃。
形:形式。
惟:只。
好古:喜好古老。
埏陶:制陶。
异:不同。
甓砾:砖石。
香火:祭祀的香和火。
神祇:神明。
冷暖:冷热变化。
恒德:永恒不变的德行。
兴衰:盛衰。
兹:这里。
何所适:去哪里。
尔:你。
迟迟:犹豫不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名为《分题得古香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董的喜爱和追求,以及他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尊重。

"质为浮休弃,形惟好古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代物品不屑一顾,而只钟情于古代美好的东西。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喜好,也体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崇尚。

"埏陶异甓砾,香火近神祇。"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古香炉的生动图景。埏陶指的是古代的手工艺品,而“异甓砾”则形容古香炉的独特和珍贵。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古香炉不仅是实用之物,更是一种艺术享受和心灵寄托。

"冷暖非恒德,兴衰彼一时。" 这两句勾勒出了古香炉在不同时间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无论是在寒冷还是温暖的环境中,它都能展现出其独有的风采。“兴衰”指的是事物的盛与衰,诗人通过这两个字表达了他对历史沧桑的思考。

"舍兹何所适,尔意勿迟迟。"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珍贵物品不应轻易放弃的呼吁,同时也是一种鼓励,希望读者能够及时行动,珍惜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香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对于传统美好事物的热爱。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厄台

今古俱无忌惮情,厄台犹敢尚为名。

裔孙不复重瞳圣,俗目俱同瞽叟盲。

见愠仲由空肮脏,脍肝盗蹠尚彭亨。

圣人道大故难用,谁听弦歌兕虎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友人董耘馈长沙猫笋廌以享太史公太史公辄作诗为贶因笋寓意且以为赠耳廌即和之亦以寓自兴之意且述前相知之情焉

节藏泥滓气凌空,荐俎宁知肉味重。

未许韦编充简策,已胜丝黍诳蛟龙。

短萌任逐霜刀重,美干须烦雪壤封。

他日要令高士爱,不应常共宰夫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少林寺诗

禅老家风古少林,道场遗迹蔽烟岑。

山遮石脚斜阳早,云碍钟声出谷深。

只履度关天杳杳,九年面壁海沉沉。

欲知苗裔能传法,柏树犹明圣主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方竹杖和功远

性禀方外正,人怜节瘦轻。

持携防水潦,杀活奈山精。

直以中圆称,名因义类清。

若将灵寿比,未可贱书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