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正叔与客过赵园欢饮戏成小诗

吾庐寂寞类荒村,但有林间鸟雀喧。

不似楚家多乐事,笙歌拾得醉邻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我的房子孤独寂静像一个荒村,只有林间的鸟雀在那里喧闹。
不像楚家有许多欢乐的事情,他们的笙歌声飘过引来邻居们喝醉在花园中。

注释

吾庐:我的房子。
寂寞:孤独。
类:像。
荒村:荒凉的村庄。
但有:只有。
林间:树林中。
鸟雀:小鸟和麻雀。
喧:喧闹。
不似:不像。
楚家:指代某个快乐的家庭或地方。
多乐事:许多欢乐的事情。
笙歌:笙和歌声。
拾得:听到或引来。
醉:喝醉。
邻园:邻近的花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田园生活氛围。开篇“吾庐寂寞类荒村”表达了诗人隐居于一处偏远简陋的住所,环境宁静,只有鸟雀的叫声打破沉默。这是一种逃离尘嚣、归隐自然的心境。

接着,“但有林间鸟雀喧”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其中“但”字用得恰到好处,意味着除了鸟鸣之外别无他物。鸟鸣成为了诗人唯一的伴侣,也映衬出诗人的孤寂。

第三句“不似楚家多乐事”,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淡漠。这里的“楚家”可能指的是当时流行的一种音乐或宴饮场合,而“多乐事”则是那样的场合中常见的快乐活动。但诗人并不向往这样的喧嚣与奢侈。

最后,“笙歌拾得醉邻园”则透露出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自在之情。诗人可能是在邻近的园中偶然听到笙(一种古代乐器)和歌声,感到心旷神怡,从而沉醉其中。这不仅是对音乐美感的享受,也是对简朴生活的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简单性的向往,以及对繁华世界的超然。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夏日西斋书事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席君从于洛城种金橘今秋始结六实以其四献开府太师招三客以赏之留守相公时赋诗以纪奇事光窃不自揆辄依高韵继成五章(其五)

弊居橘亦自南移,爱护栽培费岁时。

前此实成酸苦甚,应由与德不相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席君从于洛城种金橘今秋始结六实以其四献开府太师招三客以赏之留守相公时赋诗以纪奇事光窃不自揆辄依高韵继成五章(其四)

物不须多且赏奇,禦寒相见结庵时。

江南江北徒虚语,尽信前书是不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席君从于洛城种金橘今秋始结六实以其四献开府太师招三客以赏之留守相公时赋诗以纪奇事光窃不自揆辄依高韵继成五章(其三)

君从好事不知疲,种子成株凡几时。

摘献帝师三取二,自尝两颗且随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