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桥亭联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诗意画卷,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致与宁静。

首先,“记故乡亦有仙潭”一句,以“仙潭”二字,不仅点明了故乡的神秘与美丽,还暗含着对故乡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向往。这里的“仙潭”,仿佛是仙境中的湖泊,充满了神秘与灵气,让人不禁想起那些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所,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

接着,“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则进一步描绘了湖光山色与石桥的和谐之美。湖光潋滟,映照着四周的山色,而那蜿蜒曲折的石桥,如同一条条银蛇,穿梭在碧波之上,既增添了景致的动态美,也寓意着人生的曲折与探索。九曲桥的设置,更是巧妙地运用了数字“九”的象征意义——长久、圆满,寓意着旅途虽曲折,但最终会达到心中的彼岸。

“至此地宜邀明月”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此地与明月相约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浪漫的氛围。明月高悬,清辉洒落,与湖面的波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夜景图。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他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秋风送爽,月色如洗,诗人似乎在询问,是谁家的思乡之情,在这深秋之夜,伴随着悠扬的玉笛声,一直吹到深夜。这笛声,既是自然界的音符,也是心灵深处情感的释放,它跨越时空,触动着每一个游子的心弦,唤起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整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篇,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于谦祠联

明月梅花,拜祁连高冢;疾风劲草,识板荡忠臣。

形式: 对联

杭州安徽会馆联

游宦到钱塘,饮水思源,喜两浙东西,与歙浦江流相接;

钟灵自灊岳,登高望远,问双峰南北,比皖公山色何如。

形式: 对联

月下老人祠联

此老最多情,不独管婚嫁两事;

几人得如意,要知有因果一层。

形式: 对联

留园待云庵联

何处白云归,有乡里古招提,出西郊不半里而至;

前生明月在,是佛门新公案,言东坡为五老后身。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