偪冬至小雪

落叶将埋径,林寒欲刺天。

情凝遥岭外,雪坠草堂前。

竹密潜增响,梅疏欲斗妍。

纷纷迷远树,整整度清川。

未拟乘高看,惟思拥褐眠。

衡门聊骋望,憔悴迫新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落叶堆积在路上,树林寒冷得仿佛要刺破天空。
情感凝聚在远方的山岭,雪花飘落在草堂之前。
竹林繁密,声音更加深沉;梅花稀疏,却争相绽放美丽。
纷飞的雪花模糊了远处的树木,清澈的河流静静流过。
我并未打算登高眺望,只想裹着粗布衣裳安睡。
简陋的门扉前,我随意地张望,新的一年里身心疲惫。

注释

落叶:凋零的树叶。
径:道路。
林寒:寒冷的树林。
刺天:直指天空。
情凝:情感凝聚。
遥岭外:远方的山岭。
雪坠:雪花飘落。
草堂前:草屋前。
竹密:竹子茂密。
潜增响:增加回声。
梅疏:梅花稀疏。
斗妍:争艳。
迷远树:模糊远方的树木。
乘高看:登高眺望。
拥褐眠:裹着粗布衣裳睡觉。
衡门:简陋的门。
聊骋望:随意张望。
憔悴:疲惫。
迫新年:逼近新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寒冷季节中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落叶将埋径”一句,以动词“落”和“埋”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给人一种萧瑟、寂静的感觉。接着,“林寒欲刺天”则通过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冬日树林的肃杀与冰冷。

“情凝遥岭外”、“雪坠草堂前”两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了远处的山岭和眼前的庭院,通过“凝”和“坠”的动作,传达了内心的沉静与景物的融合。

“竹密潜增响”、“梅疏欲斗妍”两句中,“竹密”和“梅疏”分别描绘出竹林和梅花在冬季的独特风貌,而“潜增响”和“欲斗妍”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

接下来的“纷纷迷远树”、“整整度清川”两句,以“纷纷”形容落叶之多,“整整”形容溪流之清,通过动词“迷”和“度”,强化了景物的静谧与诗人的情感体验。

“未拟乘高看”、“惟思拥褐眠”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有登高望远之心,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浸在温暖的睡梦中,逃避寒冷。这里,“未拟”和“惟思”分别表现出行动与思考的犹豫,而“乘高看”和“拥褐眠”则对应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矛盾。

最后,“衡门聊骋望”、“憔悴迫新年”两句通过“衡门”的设定,构建了一个等待与期待的情境。诗人在寒冷中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渴望和不安心理做出了表达。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冬日静谧而又充满情感色彩的画面。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题六合英氏庙

野旷烟迷县,溪湍柳系航。

雉鸣初翳麦,蚕长未眠桑。

地有前朝恨,炉残古庙芗。

空江长漠漠,寒日自荒荒。

竟堕萧何计,仍同项氏亡。

相黥宁作帝,昼锦亦还乡。

严濑终辞汉,箕山不禅唐。

君王千载恨,行客亦凄凉。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七月初四日小雨后游步水边

雨止林叶净,游步喜川平。

停午众阴寂,山高一蝉鸣。

境静道心熟,世疏尘虑轻。

凉飙飒已至,自适羲皇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九日三首(其一)

白云冒山顶,流阔作深青。

平林如屯云,中有枫叶赪。

湿烟聚合散,小雨时漂零。

公庭尽日閒,停午闻鸡声。

还如在山间,契此适野情。

老菊不作花,秋蝶转伶竮。

独坐玩物变,万事与心冥。

远怀韦苏州,觅句非为名。

兴至一摛辞,工拙子无撄。

妍媸理不无,要非心所营。

形式: 古风

九日三首(其二)

忆昔陶元亮,閒居爱重九。

秋菊虽满园,无钱得沽酒。

怅望平野中,壶浆俄见雠。

开樽对来使,举盏属层岫。

自古节士中,高情复安有。

古人重出处,一往不复又。

俯仰愧前躅,留滞成衰朽。

名玷金闺籍,事落田夫后。

无地可扶犁,有乡但回首。

黄花开已晚,红萸犹可嗅。

闭户无杂宾,独理槽床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