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欢.秋夜

画阁重帘深不捲。铜史黄昏催缓箭。

那堪离别在兰时,梧桐落尽回心院。夜长君不见。

漏痕犹比檀痕浅。麝煤残,银筝宝瑟,信手拈来倦。

侧侧寒生霜瓦溅。眼底屏山千里远。

南来孤雁己先红,一声天际堪肠断。飘零秋万点。

风条雨叶如相饯。最无僇,坐愁不寐,绛蜡和花剪。

形式: 词牌: 归朝欢

鉴赏

这首《归朝欢·秋夜》描绘了一幅凄美动人的秋夜景象,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画阁重帘深不卷”,描绘了深闺中封闭的环境,重叠的帘幕未被卷起,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封闭与孤独。“铜史黄昏催缓箭”,铜壶滴漏在黄昏时刻缓缓滴下,象征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沉重与无奈。“那堪离别在兰时,梧桐落尽回心院”,离别之苦在兰花盛开之时达到顶点,梧桐叶落尽,回心院显得更加荒凉,表达了深深的离愁与哀伤。

“夜长君不见,漏痕犹比檀痕浅”,夜晚漫长,君不见,漏壶的痕迹仿佛比女子的檀香痕还要浅淡,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麝煤残,银筝宝瑟,信手拈来倦”,麝香燃烧殆尽,银筝与宝瑟虽在手边,却已懒得弹奏,表现了主人公的疲惫与无力感。

“侧侧寒生霜瓦溅”,寒气从霜瓦上溅起,暗示着环境的寒冷与主人公内心的凄凉。“眼底屏山千里远”,眼前的屏风仿佛隔绝了千里之外的亲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南来孤雁己先红,一声天际堪肠断”,南飞的孤雁已经红了羽毛,一声声啼叫在天际回荡,让人肝肠寸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哀痛。

“飘零秋万点,风条雨叶如相饯”,秋日里飘零的落叶如同在为离别的人送行,表达了对离别与漂泊的无奈与哀伤。“最无僇,坐愁不寐,绛蜡和花剪”,即使是最微小的事物也无法逃避离别的痛苦,主人公只能坐在那里愁思难眠,蜡烛与花朵似乎也在为他剪影,增添了画面的凄美与哀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主人公在秋夜中的孤独、哀愁与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收录诗词(237)

彭孙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 字:骏孙
  • 号:羡门
  • 籍贯:又号金粟山
  • 生卒年:yù)(1631—1700

相关古诗词

花心动.早秋客思

几阵西风,凉气满、林下乍收残暑。

极目江天,蹴雪惊沙,千里迢遥吴楚。

殷勤谢茱萸湾水,为侬好、向秦溪去。

还恐怕、关山重叠,双鱼无据。冉冉年光欲暮。

正思归未得,含情谁语。

待折疏华,寄取一枝,又远隔层城路。

倚楼人听断肠声,惊秋客到伤心处。

江南梦、一曲潇潇暮雨。

形式: 词牌: 花心动

二郎神.忆富春旧游

富春七里,水拖蓝、游鳞堪数。

看来往云帆,浅深沙石,渺渺青溪渔浦。

南北峰头登临远,望不尽、斜阳疏树。

怅星子台空,桐君佩冷,旧游何处。羁旅。

又经几度,他乡寒暑。

自芍药花残,樱桃梦醒,肠断锦鞋一赋。

谢客沧洲,潘郎绿鬓。心迹犹然朝暮。

算只有、山中明月江上清风如故。

形式: 词牌: 二郎神

一萼红.咏睡鞋

试缃钩。正薰笼初暖,百和惹氤氲。

同梦相偎,合欢不解,天然无迹无尘。

巧占尽、春宵乐事,间伊家、何处最撩人。

销帐低垂,兰灯斜照,兜上些跟。

好是轻盈娇小,只一弯香浸,半捻红分。

新月勾云,纤荷舒夜,阿谁消受清芬。

莫便道、魂消此际,向玉楼、合处更销魂。

底事东阳憔悴,化却腰身。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一寸金.莲花

水面新妆,小著红绡弄烟雾。

似艳分霞晕,倚栏微笑,娇含檀粉,向人低语。

独立愁无侣。觅旧日、张郎何处。

乍临风、一种轻盈,玉奴初学凌波步。

此夜瑶台,月明香细,翠袖沾清露。

问玲珑秋藕,几时丝尽,鲜妍莲子,为谁心苦。

正隔江欲采,盼佳期、美人迟暮。

诉相思、有恨无情,梦断西洲路。

形式: 词牌: 一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