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家后的春日生活场景,充满了田园诗意和隐逸情怀。
首句“春风昨夜满闲居”,以春风作为引子,暗示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蔼蔼青回径草初”一句,通过“蔼蔼”一词,形象地描绘出春草初生时的茂盛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才买园田思甃井,欲招隐士旋为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他刚刚购买了田园,便想着如何进一步完善,比如砌井、建造庐舍,同时渴望邀请隐士一同居住,共享这份宁静与自然之美。
“姓名已谢山公启,农圃频看王氏书。”这里运用典故,借“山公启”和“王氏书”来表达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农耕知识的重视。山公启可能是指东晋名士山简,而王氏书则可能指《王羲之集》等古代文人作品,强调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最后,“莫道还家无客访,门前日日见樵渔。”这一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回应了前文的隐逸追求,表明即使在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中,也并不孤单,每日都有樵夫和渔人来访,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和人间烟火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悠闲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文化、友情的深切感悟,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