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晚风寂寂树阴阴,松不悲鸣竹不吟。
只有清泉逢白石,向人刺口说山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林的图景,通过晚风、树阴、松竹和清泉等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
“晚风寂寂树阴阴”,设定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夜晚场景。这里的“寂寂”形容晚风轻柔而又带有几分寂寞,它轻拂过树梢,树叶随之摇曳,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安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松不悲鸣竹不吟”,则是通过对比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松和竹在古代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而这里它们都不发出声音,似乎是在暗示诗人虽然身处寂寞之境,但却并不感到悲伤或是需要倾诉。
“只有清泉逢白石”,转换了场景的氛围。清泉与白石相遇,不仅形象鲜明,而且传达了一种清澈、坚实的意象,似乎在表达诗人心中的某种纯净和坚定。
最后,“向人刺口说山林”则是整个画面中最富有动态的一笔。这里的“刺口”,通常指的是泉水从石缝间涌出,声音清脆,如同要向人们倾诉什么。这句话传递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似乎诗人通过这股清泉想要说出自己对山林的深切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是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安慰的一次探索。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烦恼,达到内心平静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江行十日厌船迟,却换篮舆踏路泥。
江水别来才两日,陈公径下再相随。
去岁陈公径里松,船中仰看爱松风。
只今身在松风里,下看江船西复东。
行从江北别梅兄,归到江南见竹君。
却忆西湖湖上寺,梅花如雪竹如云。
溪暖无冰可得销,清波白石小鱼跳。
忽逢寸碧翩然起,翡翠惊飞上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