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其三)寓言

可意人如玉。小帘栊、轻匀淡泞,道家装束。

长恨春归无寻处,全在波明黛绿。

看冶叶、倡条浑俗。

比似江梅清有韵,更临风、对月斜依竹。

看不足,咏不足。曲屏半掩青山簇。

正轻寒、夜来花睡,半敧残烛。

缥缈九霞光里梦,香在衣裳剩馥。

又只恐、铜壶声促。

试问送人归去后,对一奁、花影垂金粟。

肠易断,倩谁续。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吴潜的《贺新郎·其三》。从词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深情留恋,以及对于逝去时光和美好的瞬间无法挽回的无奈与哀愁。

“可意人如玉”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之情。而接下来的“小帘栊、轻匀淡泞,道家装束”,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小帘栊象征着私密和温馨,而道家装束则暗示了诗人对于道家清净无为的向往。

“长恨春归无寻处,全在波明黛绿”表达了对逝去春光无法追回的深深懊恼。这里的“波明黛绿”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天水边景色之美,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凉。

接下来的“看冶叶、倡条浑俗。比似江梅清有韵,更临风、对月斜依竹”,则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的哀愁和无奈。其中,“冶叶”、“倡条”形容植物之美,而“江梅清有韵”则是借用梅花来比喻高洁脱俗的品格。

词中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其中,“曲屏半掩青山簇。正轻寒、夜来花睡,半敧残烛”一段,不仅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而且通过“花睡”、“残烛”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无尽的思念。

此外,“缥缈九霞光里梦,香在衣裳剩馥。又只恐、铜壶声促”,则是在表达一种对于逝去美好时刻的追忆和对即将到来的分离的担忧。而“试问送人归去后,对一奁、花影垂金粟”则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彼此关系的珍惜。

最后,“肠易断,倩谁续”一句,更是深化了整个词作的情感主旨。这里的“肠易断”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而“倩谁续”则是在追问,那个能够理解并继续这份情感的人呢?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深情描写,以及对逝去时光与美好瞬间无法挽回的哀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其二)

月绽浮云里。未须臾、长风扫荡,碧空如水。

谁在冰壶玉界上,眇视征蛮战蚁。

便弃掷、尘寰脱屣。

絺葛清冷紧袖冷,露华浓、暗袭人肌理。

和酷暑,争些气。谯楼漏转三更二。

夜沈沈、经星纬宿,换垣移市。

万籁渐生秋意思,时节那堪屈指。

奈投老、未酬归计。

矫首高天天不应,忽林梢、睡鹊惊飞起。

同一梦,我与尔。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其六)春感

笑口开能几。把年年、芳情冶思,总抛闲里。

桃杏枝头春才半,寒食清明又是。

但岁月、飙飞川逝。

回首秦楼双燕语,到如今、目断斜阳外。

将往事,试重记。香罗尚有相思泪。

算人生、新愁易积,旧欢难继。

水上流红无觅处,还隔关山万里。

但赢得、新来憔悴。

昨夜东风颠狂后,想馀芳、尽是飘零底。

词写就,倩谁寄。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其八)和刘自昭俾寿之词

宝扇驱纤暑。又凄凉、蒲觞菰黍,异乡重午。

巧索从来无人系,惟对榴花自语。

也何用、讴秦舞楚。

生愧孟尝搀一日,叹三千、客汗挥成雨。

如伯始,谩台傅。循环浩劫无终古。

但坤牛、乾马抽换,是长生谱。

安得笺天天便许,归炼金翁木父。

问海运、争如穴处。

一笑流行还坎止,算陈陈、往事俱灰土。

南墅鹤,相思主。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哨遍.括兰亭记

在晋永和,癸丑暮春,初作兰亭会。

集众贤,临峻岭崇山,有茂林修竹流水。

畅幽情,纵无管弦丝竹,一觞一咏佳天气。

于宇宙之中,游心骋目,此娱信可乐只。

念人生相与放形骸。或一室晤言襟抱开。

静躁虽殊,当其可欣,不知老至。然倦复何之。

情随事改悲相系。俯仰间遗迹,往往俱成陈矣。

况约境变迁,终期于尽,修龄短景都能几。

谩古换今移,时消物化,痛哉莫大生死。

每临文吊往一兴嗟。亦自悼不能喻于怀。

算彭殇、妄虚均尔。今之视昔如契,后视今犹昔。

故聊叙录时人所述,慨想世殊事异。

后之来者览斯文,将悠然、有感于此。

形式: 词牌: 哨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