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

公暇频陪尘外游,朝天仍得送行舟。

轩车更共入山脚,旌旆且从留渡头。

精舍泉声清㶁㶁,高林云色淡悠悠。

谈终道奥愁言去,明日瞻思上郡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在公务之余,我常来此野外游玩,清晨还负责送别行舟之人。
乘车登山,我们一起深入山脚,旗帜暂且留在渡口边。
寺庙旁泉水潺潺,林间云雾轻飘,景象宁静。
交谈深入,探讨至理,却因离别而忧虑,期待明天再登楼远眺以寄托思念。

注释

公暇:公务之余。
尘外:野外。
朝天:清晨。
送行舟:送别船只。
轩车:乘车。
山脚:山下。
旌旆:旗帜。
渡头:渡口。
精舍:寺庙。
泉声:泉水声。
清㶁㶁:清澈流淌。
高林:高大的树林。
云色:云雾颜色。
淡悠悠:轻盈悠长。
谈终:交谈结束。
道奥:深奥的道理。
愁言去:因离别而忧愁。
明日:明天。
瞻思:远望思念。
上郡楼:登楼眺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作的《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诗中描绘了诗人与赵公在公暇之余一同游览香城寺的场景,他们不仅乘车登山,还驻足渡口,享受着山间的宁静和泉水的潺潺声。高大的树林和淡淡的云色增添了环境的恬淡与悠远。在告别之际,诗人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赵公的深深惋惜和对明天遥想的思念,期待能在郡楼上再次相见。整首诗流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闲适与雅致。

收录诗词(31)

周敦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 字:茂叔
  • 籍贯: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
  • 生卒年: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

相关古诗词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五)

斯须暮云合,白日无馀晖。

金波从地涌,宝燄穿林飞。

僧言自雄誇,俗骇无因依。

安知本地灵,发见随天机。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石塘桥晚钓

旧隐濂溪上,思归复思归。

钓鱼船好睡,宠辱不相随。

肯为爵禄重,白发犹羁縻。

形式: 古风

任所寄乡关故旧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淡菜盘。

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同石守游

朝市谁知世外游,杉松影里入吟幽。

争名逐利千绳缚,度水登山万事休。

野鸟不惊如得伴,白云无语似相留。

傍人莫笑凭阑久,为恋林居作退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