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石守游

朝市谁知世外游,杉松影里入吟幽。

争名逐利千绳缚,度水登山万事休。

野鸟不惊如得伴,白云无语似相留。

傍人莫笑凭阑久,为恋林居作退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谁会在朝市中了解我这世外闲游的心境,我在杉松的阴影下低声吟咏。
人们忙于追名逐利,如同被千条绳索束缚,而我选择的是过水流山的生活,一切放下。
野鸟自在飞翔,仿佛是我的同伴,白云静静飘荡,像是在挽留我。
旁人不要笑我长久倚靠栏杆,我只是为了喜爱山林生活,而作退隐的打算。

注释

朝市:都市。
世外游:超脱尘世的游历。
杉松:常绿乔木。
吟幽:低声吟诵,幽静。
争名逐利:追求名利。
千绳缚:无数束缚。
度水登山:游历山水。
万事休:一切放下。
野鸟:野生鸟类。
得伴:有伴侣的感觉。
白云:象征自由。
相留:留住我。
傍人:旁边的人。
凭阑久:长久倚靠栏杆。
林居:山林居所。
退谋:退隐的计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同石守游》,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石守一同游于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环境中的心境。首句“朝市谁知世外游”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淡然,暗示他们选择的是远离喧嚣的生活。接着,“杉松影里入吟幽”写他们在松杉掩映下吟咏诗篇,享受着清幽的氛围。

“争名逐利千绳缚”批评了世人为了名利所受的束缚,而“度水登山万事休”则倡导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野鸟不惊如得伴,白云无语似相留”描绘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画面,仿佛连鸟儿和白云都理解并欣赏他们的选择。

最后两句“傍人莫笑凭阑久,为恋林居作退谋”,诗人告诉旁观者不必嘲笑他们的闲适,这是他们为追求心灵自由而做出的退隐之计。整首诗寓含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收录诗词(31)

周敦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 字:茂叔
  • 籍贯: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
  • 生卒年: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

相关古诗词

夜雨书窗

秋风拂尽热,半夜雨淋漓。

绕屋是芭蕉,一枕万响围。

恰似钓鱼船,篷底睡觉时。

形式: 古风

题浩然阁

刘侯戴武弁,政则心吾儒。

士茂先兴学,子贤勤读书。

猷为莫不善,才力盖有馀。

西北方求帅,浩然宁久居。

形式: 五言律诗

题清芬阁

风雅久沦落,哇淫肆自陈。

波澜嗟已靡,汗漫□无津。

纷葩混仙蕊,谁可识清真。

先生李郑辈,□态非拟伦。

后生不识事,愈非句愈珍。

至今桐庐水,相与流清新。

蝉联十一世,奕叶扶阳春。

十年问御史,邂逅章江滨。

自惭无所有,衰叹徒欣欣。

樽酒发狂笑,微言入典坟。

稍稍窥绪馀,每每露经纶。

因知相有术,源委本清淳。

形式: 古风

瀼溪书堂

元子溪曰瀼,诗传到于今。

此俗良易化,不欺顾相钦。

庐山我久爱,买田山之阴。

田间有流水,清泚出山心。

山心无尘土,白石磷磷沈。

潺湲来数里,到此始澄深。

有龙不可测,岸木寒森森。

书堂构其上,隐几看云岑。

倚梧或攲枕,风月盈中襟。

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鸣琴。

数十黄卷轴,圣贤谈无音。

窗前即畴囿,囿外桑麻林。

芋蔬可卒岁,绢布足衣衾。

饱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

吾乐盖易足,名濂朝暮箴。

元子与周子,相邀风月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