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院

洞庭之山天下奇,冈峦百转盘青螭。

金堂玉室白云锁,中有仙客来栖迟。

方睛秀骨郭文举,孤剑青鞋出岩户。

朅来此地访禅翁,共扫松花谈太古。

拿云忽驾升天行,西归只履埋岩坰。

声流影散遽如许,故山惟有松风清。

道师怀古兴不浅,堂宇横陈迎翠巘。

悠悠遐想山阿人,水带云衣犹在眼。

凉飙五月吹浮埃,蕉旗竹?摇空阶。

我来箕踞发长啸,月光飞射云楼开。

寸心浩荡逸天外,欲去复住聊徘徊。

永怀西山五色药,服之羽化登蓬莱。

形式: 古风

翻译

洞庭山的奇景举世无双,山势蜿蜒曲折像青龙盘旋。
金色殿堂和玉石居室被白云环绕,其中有仙人在此逗留。
郭文举般的明亮眼睛和清瘦的风骨,他手持孤剑穿着青鞋走出岩洞。
我特地来这里拜访禅师,一起清扫松花,谈论远古的时光。
忽然间他乘云升天离去,只留下一只鞋子埋在山岩间。
他的声音和身影消失得如此迅速,只有故乡的松风依旧清冷。
道长怀古之情深沉,厅堂横跨迎接翠绿的山峰。
遥想远方山中的人,水雾如云衣仍在眼前浮现。
五月的凉风吹过,带起尘埃,芭蕉叶和竹席在空中摇曳。
我来此地,席地而坐,仰天长啸,月光穿透云层洒落。
我的心志飘逸到天边,想去又留恋,犹豫不决。
永远怀念西山的五色灵药,希望能服用它羽化登仙。

注释

洞庭之山:指洞庭湖周围的山脉。
青螭:古代神话中的青龙。
金堂玉室:形容宫殿华丽。
仙客:指仙人或超凡之人。
郭文举:历史人物,此处借代有才华的人。
朅来:往昔,过去。
禅翁:修禅的老人。
太古:远古时代。
升天行:升天的景象。
松风:松树间的风。
道师:道士。
翠巘:绿色的山峰。
遐想:悠远的想象。
箕踞:伸开两腿坐,表示随意。
五色药:象征仙丹或神秘的草药。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气息,以及诗人祖世英对古代仙踪和禅意的追寻。首句“洞庭之山天下奇,冈峦百转盘青螭”展现了山势的奇特与蜿蜒,仿佛有青龙盘旋。接下来的“金堂玉室白云锁,中有仙客来栖迟”暗示了山中隐藏着仙境般的建筑,仙人在此悠然度日。

诗人以郭文举的形象自比,手持孤剑,脚踏青鞋,来访禅翁,寻求内心的宁静。"朅来此地访禅翁,共扫松花谈太古"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仰慕和对自然禅意的向往。随后,诗人想象自己乘云升天,回归自然,留下的是清风与松涛声。

诗中“道师怀古兴不浅,堂宇横陈迎翠巘”描绘了道观的景象,道师沉浸在历史与自然的遐想中。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但山中景致依旧,"悠悠遐想山阿人,水带云衣犹在眼"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最后,诗人借五月凉风吹过,月光照亮云楼,表达心境的开阔与自由,"寸心浩荡逸天外"。他怀揣对仙药的渴望,期待羽化登仙,"永怀西山五色药,服之羽化登蓬莱",展现出对超凡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山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历史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收录诗词(1)

祖世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第进士,授衡州教授。遵胡瑗之学,以教士子。历知南昌县,通判融州,以清白称

  • 字:颖仲
  • 籍贯:浦城

相关古诗词

小重山

谁向江头遣恨浓。碧波流不断,楚山重。

柳烟和雨隔疏钟。黄昏后,罗幕更朦胧。

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

珠帘卷尽落花风。人不见,春在绿芜中。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菩萨蛮(其二)

谁能画取沙边雨。和烟澹扫蒹葭渚。别岸却斜晖。

采莲人未归。鸳鸯如解语。对浴红衣去。

去了更回头。教侬特地愁。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水龙吟.寿郑尉,集郑姓事

紫貂南北分荣,有人瑞凤池疏秀。

月斧云斤,斫成三绝,辉华星斗。

早岁从军,乌戎口伐,奇功立就。

更题衡忠义,传家清白,人道外甥似舅。

好看五经说后。步蟾宫、桂香盈袖。

紫橐持荷,清班布武,履声依旧。

回忆刊山,当年垂棒,月明烟袖。

隐岩清秀,露玉风金,岁岁祝千秋寿。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调歌头.寿建阳刘宰

佳丽东阳境,瑞气晓笼晴。

中元逾了十日,上相喜重生。

四海文章宗匠,百里弦歌德化,官与水双清。

恳切劝分意,赈恤活饥氓。幸依刘,空颂鲁,阻称觥。

遥瞻快倚楼上,一点寿星明。

闻道玺书将下,看取蓬瀛直造,指日秉钧衡。

大展平戎略,谈笑复神京。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