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步步入山门,仙家鸟径分。
渔樵不到处,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松头穿破云。
道人星月下,相次礼茅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通过步入深山,体验到一种与世隔绝、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仙家鸟径分"表明到了一个只有神仙居住的地方,即使是小动物也各自为营,不受尘世的干扰。
"渔樵不到处,麋鹿自成群"则描写了山中没有人迹,只有麋鹿自由地生活在一起,这种自然景象和生灵的和谐共处,更显出一片超脱凡尘的宁静与和美。
"石面迸出水,松头穿破云"是对山中自然风光的描绘。溪水从岩石间涌出,形成了清澈见底的小溪,而松树则高耸入云,似乎要触摸到天空,这两句生动地展示了诗人面对壮丽山势时的感受。
"道人星月下,相次礼茅君"中的“道人”指的是修炼成道的人,他们在星辰和明月之下,依次向茅山上的仙人行礼。这里的“茅君”可能是对茅山上居住的神仙或仙境的尊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超然世界的崇拜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仙境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清净脱俗生活的无限向往。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四海无寸土,一生惟苦吟。
虚垂异乡泪,不滴别人心。
雨色凋湘树,滩声下塞禽。
求归归未得,不是掷光阴。
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就中偏爱石,独上最高层。
有果猿攀树,无斋鸽看僧。
儒门自多事,来此复何能。
一到天台寺,高低景旋生。
共僧岩上坐,见客海边行。
野色人耕破,山根浪打鸣。
忙时向闲处,不觉有闲情。
石壁早闻僧说好,今来偏与我相宜。
有山有水堪吟处,无雨无风见景时。
渔父晚船分浦钓,牧童寒笛倚牛吹。
画人画得从他画,六幅应输八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