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蜀客寓秦城,寒威怯夜生。

火床功甚小,酒榼力何轻。

月外天无色,霜中地有声。

王章龙具薄,数彻郡楼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蜀地的旅人寄居在秦国的城中,寒冷的威力在夜晚悄然增长。
小小的火床并不能抵挡多少寒意,而酒壶的力量似乎也显得微不足道。
月光之外,天空没有色彩;霜降之中,大地却传来声响。
王章的官职卑微,只能多次敲响郡楼的更鼓来打发时间。

注释

蜀客:蜀地的旅人。
寓:寄居。
秦城:秦国的城。
寒威:寒冷的威力。
怯:害怕,畏惧。
火床:用以取暖的小火堆。
功甚小:作用很小。
酒榼:古代盛酒的器具。
力何轻:力量显得多么微弱。
月外:月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天无色:天空没有颜色(形容天色昏暗)。
霜中地有声:霜降时大地发出声音(可能指风声或落叶声)。
王章:虚构的人物,这里代指地位不高的人。
龙具薄:官职卑微,像龙的鳞片一样薄弱。
数彻:多次敲击。
郡楼更:郡楼上的更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蜀地游子在秦城过寒冷夜晚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坚韧不拔的情怀。

“蜀客寓秦城,寒威怯夜生。”开篇便以“蜀客”自指,表明诗人远离家乡,在外地的孤独与冷清。秦城,即今陕西一带,是古代蜀汉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之处,诗人在这里寄寓,感受着夜晚的寒气和威压,这种感觉是“怯”且不断“生”发。

“火床功甚小,酒榃力何轻。”火床指的是取暖的设施,而“酒榃”则是一种古代酿酒用的工具。诗人通过这两物象强调了自己在严寒中的无助和微不足道的力量感。火不能带来足够的温暖,酒也难以驱散内心的凄凉。

“月外天无色,霜中地有声。”这里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在诗人的笔下,夜晚的月光之外,天空变得毫无颜色,而地面上的霜花,却在静谧中发出细微的声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淡漠,以及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知。

“王章龙具薄,数彻郡楼更。”王章龙具可能是指某种书信或文书,这里用来暗示诗人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不多,生活中也缺乏温暖的人际互动。而“数彻”则意味着反复地、持续不断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夜晚的漫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寒冷与孤独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凄凉心境,以及他对温暖与力量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一种精神态度。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寒食书事感怀

寥寥官舍静于僧,虽有园亭亦倦登。

桃杏花阴流似水,图书滋味冷如冰。

坐观棨戟惭无状,归扫松楸恨未能。

得报君恩便休去,虞卿前日本担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彭州南楼

百尺压城端,飞檐欲上抟。

湖光摇埤堄,山影转栏杆。

秀野含春煦,乔林拥暮寒。

回头大岷雪,千仞玉巑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提刑司勋示及瞑禽图作诗咏之

朱华盛发穿疏竹,寒蘖齐枯遍野矶。

大雪蔽天方乱下,众禽争地各相依。

非公好事谁能得,此画如今自已稀。

试待晴明挂轩壁,定开群眼一时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揖山阁

一问此孤高,苍苍欲上摩。

有时临缥缈,尽日对嵯峨。

绝底秋阴重,危层晚照多。

无由从隐者,空自愧云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