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老马》由清代诗人谭嗣同所作,通过对一匹老马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对个体命运的感慨。
首句“败枥铜声瘦”,以“败枥”(枯朽的树)和“铜声”(金属般的低沉声音)描绘出老马的瘦弱形象,同时暗喻其经历岁月的沧桑。次句“危崖铁色高”,通过“危崖”(险峻的山崖)和“铁色”(坚硬冷峻的颜色),进一步强化了老马坚韧不拔的形象,同时也象征着其面对困难时的高傲姿态。
“防秋千里志,顾影十年劳。”这两句表达了老马虽年岁已高,但仍怀有千里之志,不忘过去的辛勤付出。其中,“防秋”一词,原指古代边防军在秋季进行的军事演习或巡逻,这里借指老马虽已年迈,但心中仍存有保卫家园、守护理想的壮志。
“厮养封俱贵,牛羊气自豪。”这两句通过对比老马与牲畜的地位,突出了老马虽为役马,却因忠诚与功绩而得到应有的尊重。这里的“厮养封”指的是老马曾被封赏,而“牛羊气自豪”则反衬出老马的与众不同,即使在同类中也显得格外骄傲。
最后一句“咸阳原上骨,谁是九方皋?”以咸阳原上的历史遗迹为背景,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有谁能像九方皋那样,识别出真正的价值与英雄?这里借用了典故,九方皋是古代著名的相马师,比喻能识人识物的高人。整句诗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英雄的怀念与思考,以及对真正价值的追寻。
综上所述,《老马》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不仅描绘了一匹老马的形象,更蕴含了对历史、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