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晚眺二首(其一)

水色迷茫切太虚,春风初拂转潇疏。

凭他翠竹时相舞,赖尔青山日自如。

万里烟光归大壑,一泓清影付幽居。

天涯云物今如此,不是羁人眼倦舒。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联“水色迷茫切太虚,春风初拂转潇疏”,开篇即以迷茫的水面和轻拂的春风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朦胧的画面,水天相连,春风吹过,带来一丝丝清新与生机,营造出一种淡淡的诗意氛围。

颔联“凭他翠竹时相舞,赖尔青山日自如”,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翠竹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舞蹈,而那屹立不倒的青山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自在,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颈联“万里烟光归大壑,一泓清影付幽居”,将视野拉远,描绘了一幅辽阔的景象。远处的烟雾与天空融为一体,最终归于深邃的大海,而清澈的水影则静静地映照在某个幽静之处,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深邃,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天涯云物今如此,不是羁人眼倦舒”,诗人感慨于眼前的景色,感叹于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放松。这里的“羁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他或许经历了许多奔波与劳碌,此刻面对如此美景,心中的疲惫似乎得到了释放,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寄托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除夕晚眺二首(其二)

日月相穷引岁除,古今元会复何如。

时光有意同消息,物象何心自卷舒。

举目新亭依故国,伤心流水向归墟。

独怜千载逢新甲,尚许三冬一夜馀。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鱼]韵

甲午元日书怀二首(其一)

紫气东来日在南,南溟咫尺望天涵。

七年为政方逾一,四海同风不待三。

卜世何人休鼎问,考时非我孰今担。

自收国烬归成旅,岂向身馀较履簪。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覃]韵

甲午元日书怀二首(其二)

诗书吾道未全孤,忠孝人间岂半涂。

得失经心凭塞马,是非合眼付庄蝴。

干戈历乱惟躬省,简册销磨倩口诛。

纵使今豪逾古哲,一时千载讵堪诬。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虞]韵

防筑初成即事有感

楼台无地且逍遥,车马何曾访寂寥。

所愧千愚亡一得,休言八座有三貂。

他年就第布巾角,此日逢人免扇腰。

眼外青山犹可借,意中绿墅倍相招。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