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郎中挽辞二首(其一)

卷卷穗帷轻,空堂昼哭声。

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

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层层的帘幕轻轻摆动,空荡的厅堂回荡着哭泣声。
遗留下的衣物和器皿,仿佛他还活着,一切如常。
白马载着悲伤的队伍护送,红色的车子并非古老的习俗。
他在墓地徘徊,阳光照耀着他的墓碑,时光凝固在那铭旌之上。

注释

穗帷:指装饰有穗子的帘幕,古代丧葬时用来遮挡灵柩。
空堂:空荡荡的大厅,指丧事后的寂静场所。
衣冠:指死者生前的衣物和帽子,象征身份。
铭旌:古代丧葬时挂在灵柩前的布幡,上面写着死者的姓名和事迹。

鉴赏

这是一首深沉而有力的挽词,表达了对逝者深切的哀悼和怀念之情。诗人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场景:轻柔的帷幕、空旷的厅堂中回荡着白日的哭声,衣冠中遗留的故物仿佛仍旧,杯案上摆放得整齐如同逝者生前一般。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逝者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照,凸显出逝者的不在和生者的哀痛。

接下来的“白马有悲送”一句,通过描写白马的悲哀,传达出送别时的悲凉气氛。紧接着,“赤车非古行”则透露出对逝者不再能够重走往昔足迹的无尽哀伤。

“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两句,则是诗人心情的进一步深化。九原指的是遥远的地方,也隐喻着逝者的灵魂所去之处。这里的“日”字用得甚妙,它既可以理解为太阳,也可以理解为时光,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而“铭旌”一词则充满了古典的韵味,指的是镌刻着文字或图案的牌匾,这里用以形容逝者生前的功业或遗迹。诗人通过这些字眼,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和对逝去光景的铭记。

总体来说,这首挽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深情与才华,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谢郏亶秘校见访于钟山之庐

误有声名只自惭,烦君跋马过茅檐。

已知原宪贫非病,更许庄周知养恬。

世事何时逢坦荡,人情随分值猜嫌。

谁能胸臆无尘滓,使我相从久未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道中寄吉父

白雾青烟入马蹄,朝寒瑟瑟树声悲。

平山断垄回环失,鸣鸟游鱼上下随。

庙算未闻收策士,瘴乡谁与择军麾。

忧时自欲寻君语,行路何妨更有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道逢文通北使归

朱颜使者锦貂裘,笑语春风入贝州。

欲报京都近消息,传声车马少淹留。

行人尽道还家乐,骑士能吹出塞愁。

回首此时空慕羡,惊尘一段向南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北去还为客,南来岂是归。

倦投空渚泊,饥帖冷云飞。

垣栅鸡长暖,沟池鹜自肥。

怜渠不知此,更堕野人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