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

公孙歌虞殡,庄生称绋讴。

挽歌续遗响,百代良悠悠。

滥觞一以溢,遂作滔天流。

有死必有挽,庶人达王侯。

三良与田横,古罕今何稠。

惜哉操觚士,半为谀墓谋。

徇俗苦难免,拒物恒招尤。

毫端有造化,万物自春秋。

纯冕与猎较,孔圣亦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书事》由明代诗人杨守陈所作,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文人创作的深刻思考。

首句“公孙歌虞殡,庄生称绋讴”,引用了古代典故,公孙歌为虞殡而歌,庄子则以绋讴表达哀思,以此引出对逝者哀悼的传统方式。接着“挽歌续遗响,百代良悠悠”表达了挽歌作为哀悼逝者的传统,跨越千百年依然回响不绝。

“滥觞一以溢,遂作滔天流”运用比喻手法,将初起的哀思比作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滔天巨浪,形象地描绘了哀思的累积和扩散。接下来“有死必有挽,庶人达王侯”强调了不论身份高低,皆有哀悼逝者的习俗,体现了社会普遍的人性关怀。

“三良与田横,古罕今何稠”对比古代稀少的悲剧故事与现代频繁发生的悲剧事件,表达了对现代社会悲剧频发的感慨。随后“惜哉操觚士,半为谀墓谋”批评了一些文人为迎合墓主而创作谄媚之辞的现象,指出真正的文学创作应追求真实与高尚。

“徇俗苦难免,拒物恒招尤”揭示了文人在追求世俗认可与抵抗外界压力时的矛盾与困境。最后“毫端有造化,万物自春秋”强调了文人的笔力可以创造生命,万物皆有其季节,寓意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与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历史、人性、文学创作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文学价值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48)

杨守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银豆谣

四方金银入天府,堆积如山贱如土。

尚方承诏役良工,冶银作豆凡几颗。

颗颗匀圆两铢重,朱函进入蓬莱宫。

御手亲将十馀把,琅琅乱洒金阶下。

万颗珠玑走玉盘,一天雨雹敲鸳瓦。

中官跽俯鱼鳞集,两手如耘竞前拾。

拾多拾少曾盈袖,金珰半堕罗裳绉。

嬴得天颜一笑欢,拜赐归来坐清昼。

闻知昨日六宫中,翠娥拾得黄金豆。

别有银壶薄如叶,并刀剪碎盈丹匣。

也随银豆洒金阶,满地春风飞玉蝶。

每月中官拾几回,豆将盈斗叶成堆。

日用奢华不曾惜,满函犹似雪皑皑。

谁知此是民膏血,一黍半铢非易得。

内中宝藏固如山,悬溜能穿太山石。

君不见民餐木皮和草根,梦想豆食如八珍。

官仓有米无银籴,操瓢尽作沟中瘠。

明主由来爱一嚬,安邦只在恤穷民。

愿将银豆三千斛,活取枯骸百万人。

形式: 古风

送人赴临洮

秋日皓皓霜露稀,秋江水落凫雁飞。

远客孤舟下南浦,临风解缆情依依。

问君西流向何处,云向临洮戍城去。

洗马初翻浙海波,鸣鞭渐拂秦山树。

秦山西连陇山道,满地黄云和白草。

鸟鼠三春雨雪深,鱼龙十月凝冰早。

冰雪连营岁巳残,将军犹欲历重关。

弯弓逻逤城头路,挂剑条支海上山。

君时谈笑青油幕,夜枕交戈晓横槊。

功成凯奏拜侯封,衣冠画在麒麟阁。

形式: 古风

题秋江别意

蛟门九月天雨霜,潦尽潭清水痕改。

鸿雁来时月满洲,蛟龙蛰处云连海。

君在蛟门客舍中,卧听落叶鸣悲风。

万里愁心双阙下,十年归梦五湖东。

今朝拂树临江涘,病马萧萧挂行李。

断霞犹照竹山坡,新烟正隐梅墟市。

古渡烟深水满堤,败荷枯苇共凄凄。

缘江客棹将摇橹,隔岸人家尚掩闺。

总戎出郭来相送,驿路鸣珂拥宾从。

杨柳风高鼓吹喧,蒹葭露湿旌旗重。

官亭置酒敞云扉,酒酽莼香鲈蟹肥。

黄花晚对琼筵落,白鸟寒冲玉帐飞。

骊歌乍逐菱歌断,更促繁弦随急管。

舟人时报晚潮生,坐客翻嫌晴漏短。

酒罢临岐对夕阳,可怜一别成参商。

虎蹲山南海荡荡,马阻汇北天茫茫。

蒲帆片幅随风去,知向前江泊何处。

路指东湖雨后山,天横冀北烟中树。

旧日三鳣下讲堂,明朝驷马谒明光。

春风被酒看花处,莫忘秋江别意长。

形式: 古风

题李御史琨山水图

有山突起何峥嵘,下带叠巘纷纵横。

泰岳千峰表日观,天台万仞开霞城。

平林窈窕连长麓,远近人家几茅屋。

幽亭不见客经过,芝草琅玕春自绿。

石梁横去水涓涓,一出前山势渺然。

彭蠡晴波九江入,吴松春涨五湖连。

孤舟一叶中流渡,散尽沙头群白鹭。

舟中疑是绣衣人,四面青山随指顾。

绣衣今去远观风,大江南北广西东。

何处江山如此画,归来说与镜川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