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三首(其三)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

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秾香已透肌。

乞与徐熙画新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隐士遗憾未能早探春,错过了花蕊未绽放的时刻。
炼丹炉中诞生的宝贝,如美人脸颊更显娇媚。
怀抱着丛丛花蕊初露嫩芽,杯中的浓香已渗透肌肤。
希望能请徐熙画出新式样,让翠竹间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注释

幽人:隐士。
探春迟:早探春天。
檀心:花蕊。
未吐时:未开放。
丹鼎:炼丹炉。
夺胎:炼制出珍贵物品。
那是宝:那是珍品。
玉人頩颊:美人脸颊。
抱丛:怀抱花丛。
暗蕊:隐藏的花蕊。
初含子:刚刚含苞待放。
落盏:酒杯中。
秾香:浓郁的香气。
透肌:渗透肌肤。
乞与:请求给予。
徐熙:古代画家。
画新样:绘制新的图案。
竹间璀璨:竹林中的光彩。
出斜枝:展现出斜逸的枝条。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失望。"幽人自恨探春迟"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春意未至的自责之情,而"不见檀心未吐时"则是诗人渴望看到花蕾初放的美好场景。

接下来的两句"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描绘了春天中珍贵而细腻的生长之态。其中"檀心"指的是花蕾,而"丹鼎"则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春天生命力的宝贵和生机勃勃。

"抱丛暗蕊初含子"表达了植物在春季萌芽的景象,生长中的自然之美。而"落盏秾香已透肌"则是对花瓣中隐藏着的香气逐渐散发的细腻描绘。

最后两句"乞与徐熙画新样,竹间璀璨出斜枝"显示了诗人希望能与画家合作,将这些美好的春天景象以新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这里的"竹间璀璨"形容的是竹叶间透出的光线,而"斜枝"则是对春日阳光照射下弯曲之树枝的生动描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场景的深情向往,以及希望将这些瞬间永恒化的愿望。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由寄题孔平仲草庵

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

卢子不须从若士,盖公当自过曹参。

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

犹喜大江同一味,故应千里共清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二虫

君不见,水马儿,步步逆流水。

大江东流日千里,此虫趯趯长在此。

君不见,鴳滥堆,决起随冲风。

随风一去宿何许,逆风还落蓬蒿中。

二虫愚智俱莫测,江边一笑无人识。

形式: 古风

陈季常见过三首(其一)

仕宦常畏人,退居还喜客。

君来辄馆我,未觉鸡黍窄。

东坡有奇事,已种十亩麦。

但得君眼青,不辞奴饭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陈季常见过三首(其二)

送君四十里,只使一帆风。

江边千树柳,落我酒杯中。

此行非远别,此乐固无穷。

但愿长如此,来往一生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