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北去通州号畏途,固应孝子为回车。
海陵若也容羁客,剩买菰蒲且寄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北上通州的途中,心怀家国之思。"畏途"表达了旅途中的艰难与忧虑,而"孝子为回车"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家庭的牵挂和孝道的重视。"海陵若也容羁客"一句,通过提及远方的地方名,如海陵,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异地暂住的无奈接受。最后两句"剩买菰蒲且寄居"则写出了行者在异乡的生活状态,以菰蒲等食物为生,寄寓于此,表露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适应与超然。
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故土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豁达。语言简练而意蕴深邃,体现了宋代文人之沉稳内敛的艺术风格。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昨夜分明梦到家,飘飖依旧客天涯。
故园门掩东风老,无限杜鹃啼落花。
卖却私盐一舸回,天教壮士果安排。
子胥流向江南去,我独仓皇夜走淮。
聚观夹道捲红楼,夺得南朝一状头。
将谓燕人骑屋看,而今马首向真州。
我作朱金沙上游,诸君冠盖渡瓜洲。
淮云一片不相隔,南北死生分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