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送可禅人》由元末明初的梵琦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佛法与世事的深刻哲理。诗中以“即心是佛无心道”开篇,点明了心即是佛,无心则得道的佛教思想,强调内心的清净与觉悟对于修行的重要性。接着,“不觉全身入荒草”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内心的真实,被外在事物所迷惑,最终如同置身荒草之中,迷失自我。
“语拙今人笑古人,古人却笑今人巧”,这两句对比古今人的言行,指出当下的语言表达或许显得笨拙,但古人看似巧妙的言辞,实际上蕴含着更为深刻的道理。这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智慧的尊重与反思,以及对现代人言行的审视。
“后生晚长忌聪明,且要低头学老成”,此句告诫年轻人不要过于自恃聪明,而应虚心学习前辈的经验和智慧。这不仅是对年轻一代的劝勉,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提醒,鼓励人们保持谦逊,不断学习成长。
最后,“却忆南泉好言语,嘱渠痴钝过平生”,诗人回忆起南泉禅师的教诲,希望禅人能够像南泉一样,以一种看似痴钝的态度,度过平凡的一生。这里不仅体现了对禅宗精神的追求,也表达了对简单、真实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禅意为线索,融合了对人生、智慧、修行的深刻思考,既富有哲理,又充满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