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点点觉春深,飞飞恨不禁。
露沾疑妾泪,风散比郎心。
晓月隋堤畔,残阳灞水阴。
年年飘荡处,肠断白头吟。
这首《柳絮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絮随风飘舞的情景,寓情于景,情感丰富而深沉。
首句“点点觉春深”,以“点点”形容柳絮之轻盈,暗示春天已深,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次句“飞飞恨不禁”,柳絮随风飞舞,却难以控制其飘荡的方向和速度,暗含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愁绪。
“露沾疑妾泪,风散比郎心。”这里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柳絮比作女子的眼泪,被露珠沾湿,象征着离别时的悲伤;又将柳絮的飘散比作男子的心意,随风而去,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与牵挂。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晓月隋堤畔,残阳灞水阴。”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美,清晨的月光洒在隋堤之上,夕阳的余晖映照在灞水的阴影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最后,“年年飘荡处,肠断白头吟。”诗人感慨柳絮年复一年地飘荡,不禁让人想起自己的孤独与忧伤,白发苍苍之时,仍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与思念。这不仅是对柳絮命运的同情,也是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柳絮飘舞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清代诗歌中的佳作。
不详
官翰林院孔目
经国千年计,凭君此日行。
官非汉司马,人是赵营平。
时雨兼兵洗,边春带雪耕。
伫看成沃壤,胜筑受降城。
乍逢红雨点回塘,又见平畦千顷黄。
色比散金无异种,香连绣壤不分疆。
已娱老眼消春昼,旋引归心立夕阳。
燕麦兔葵无感触,不须佳句忆刘郎。
昔闻仙霞名,今上仙霞岭。
攀陟人力穷,贲育敢言猛。
危峰插高空,奇壑俯深井。
险绝猿鸟踪,阴障羲娥影。
历尽廿八盘,始蹑最高顶。
史浩昔开凿,闽越通两境。
而胡跋扈藩,恃险抗朝请?
妖氛应远寇,中原颇传警。
妄意蟠蛟龙,终类跳蛙黾。
天兵一以加,鈇钺膏首领。
岩疆讵可恃,天道宜深省。
承平今百年,岭畔烽烟静。
商旅日登陟,往来道无梗。
盛德渐要荒,谁敢作不靖。
为语守土臣,设险谨藩屏。
击柝严城凄复清,听来一一触离情。
天街夜静霜初落,绣阁灯寒梦未成。
宵恨短长随晓箭,韵移高下逐风声。
座中有客支孤枕,归思惊催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