陬操

行曷为兮天下,老吾身而不归。

人固舍吾而弗从,吾安得徇人而从之。

昔所闻其是兮,今也见之则非。

嗟若人之弗类,尚何足以与为。

彼天下之皆然,嗟予去此而从谁。

信亦命已矣夫,固行兮而曷疑。

形式: 琴操

翻译

为何要在世间奔波劳碌,让我孤独终老不归?
人们本就舍我而去,我又怎能迎合他人意愿?
过去听说是对的,如今亲眼所见却是错的。
感叹人们的不相同,又怎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这世上皆是如此,我离开此地又能追随谁呢?
或许这是命中注定,我只管前行,何必怀疑?

注释

行:世间。
曷为:为何。
老吾身:让我孤独终老。
而不归:不归去。
固舍吾:本就舍弃我。
弗从:不去跟随。
徇人:迎合他人。
从之:跟随他们的意愿。
昔所闻:过去听说。
今也见:如今亲眼看到。
非:错误。
嗟:感叹。
弗类:不相同。
尚何足以:又怎能。
与为:相提并论。
彼天下之皆然:这世上都是如此。
去此:离开这里。
从谁:追随谁。
信亦命已矣夫:或许这是命中注定。
固行:只管前行。
曷疑:何必怀疑。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行曷为兮天下,老吾身而不归"一句,表现出诗人对于已经变迁的世界感到无比的孤独与失落。诗中的“老吾身”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个人生命的消亡感。

接下来的"人固舍吾而弗从,吾安得徇人而从之"则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对于那些已经背弃自己、不再跟随自己的朋友或同伴的无奈与悲哀。这里的“徇”字用得非常传神,它既包含了请求也含有哀求之意。

"昔所闻其是兮,今也见之则非"一句,揭示了对过去信仰或认识的怀疑和否定,反映出诗人对于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嗟若人之弗类"表达了一种悲哀,这里的“弗类”意味着无法归类,不同流合污,是一种对于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无奈感受。

最后的"彼天下之皆然,嗟予去此而从谁。信亦命已矣夫,固行兮而曷疑"则是诗人的决断与自信的表达。在这里,“彼天下之皆然”强调了这种无奈感受的普遍性,而“嗟予去此而从谁”则是在这个普遍性的背景下,诗人对于自己的未来和方向的迷茫。然而,紧接着的"信亦命已矣夫,固行兮而曷疑"却表现出一种坚定和不疑惑,这里的“信”是对自己选择的肯定,“固行兮而曷疑”则是一种面对未来的勇气和决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世界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饿者行

雨雪不止泥路迂,马倒伏地人下无。

居者不出行者止,午市不合入空衢。

道中独行乃谁子,饿者负席缘门呼。

高堂食饮岂无弃,愿从犬彘求其馀。

耳闻门閕身就拜,拜伏不起呼群奴。

喉乾无声哭无泪,引杖去此他何如。

路旁少年无所语,归视纸上还长吁。

形式: 古风

饿虎不食子

饿虎不食子,饥鹰不雌求。

虎饿不择肉,盛怒遇子收。

鹰饥爪喙狞,尚与雌同韝。

人岂二者然,恩义宜绸缪。

亲戚不宜怒,割恩以为仇。

此割非常割,此伤无血流。

肉割愈有日,恩割伤不收。

一割大义死,再割面相仇。

亲戚尚皆然,况又他人俦。

是己与世绝,于世何足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偶作

女丑忌明镜,不知自羞人。

士丑忌公言,不知自修身。

羞人不出前,丑声日可湮。

修身无不至,令问日益振。

镜与言何尤,见忌不见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偶闻有感

鲸豗海翻飞陆尘,铁房孤剑枯紫鳞。

挤排壮士仆不起,天公始自誇为神。

谁令夷路牙蘖横,不拔不锄安得平。

长星作彗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