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庐山寺胜老

宝鼎当年未结丹,幽栖曾此掩柴关。

羽軿欲化乘风驭,梵锡应留解虎环。

僧卧碧云皆寿考,鹤迷华表几时还。

好应月白长廊下,涧水无声人自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当年的宝鼎还未炼成丹药,我曾在这里隐居,关闭柴门。
想要乘风而去的羽车,恐怕只能留在这里,无法解开佛杖上的虎环。
僧人们在碧云中静卧,都长寿健康,白鹤迷失在华表前,不知何时归来。
美好的月光应该洒在长廊下,那时涧水静静流淌,只有人独自享受这份悠闲。

注释

宝鼎:古代祭祀或炼丹所用的大型铜器。
幽栖:隐居,清静的居住环境。
羽軿:古代神话中的仙人乘坐的轻便车辆。
梵锡:佛教徒持的杖,象征着僧侣的身份。
寿考:长寿,健康。
华表:古时立于道路或宫殿前的木柱,上面刻有龙凤等图案。
月白:明亮的月光。
涧水:山谷中的溪流。
閒:闲暇,悠闲。

鉴赏

这首宋诗《示庐山寺胜老》是郑侠所作,通过对庐山寺的描绘,展现了禅寺的宁静与超然。首句“宝鼎当年未结丹”暗示了寺中可能曾有过炼丹的历史,但如今已归于寂静。次句“幽栖曾此掩柴关”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隐秘和修行者的清修生活。

“羽軿欲化乘风驭,梵锡应留解虎环”运用了象征手法,羽軿(僧人的法驾)和梵锡(僧人的杖)暗示僧人欲超脱尘世,乘风而去,而留在寺中的虎环则象征着戒律的束缚得以解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修行境界的赞美。

“僧卧碧云皆寿考,鹤迷华表几时还”描绘了僧人们在青云之下静修,长寿而超然,以及仙鹤迷失在华表之间,寓言般地传达出寺内岁月静好,超凡入圣的氛围。

最后一句“好应月白长廊下,涧水无声人自閒”以月光下的长廊和无声的涧水,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心境闲适的禅意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庐山寺的清幽环境和僧人们的修行生活,流露出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深敬仰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收录诗词(105)

郑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示潮州妹子

八人兄弟三人在,独立他州信汝贤。

直使无情如槁木,忍看垂泪念南迁。

从今依旧歌泉水,何物偏宜寄谪仙。

美酒年年须百瓮,好从南海便乘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仲常龙图自广中移师闽

节钺依前向钓台,祥烟喜气两崔嵬。

民思父母无穷已,天借星辰有去回。

千里裤襦还众煖,三山楼阁为谁开。

须知道路先腾说,又见清凉古佛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仲常龙图自广中移帅闽(其二)

惠兹政化及民功,内外声称有古风。

五岭山川情正黮,七闽桃李意先通。

大明继照天衢辟,重德还朝众愿同。

早晚皇穹顺舆议,老人星在玉堂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仲常龙图自广中移帅闽(其一)

去年牙戟海边城,空望门阑涕泗横。

今日去旄东向梦,那知高纛此中迎。

岂非丈席谐瞻对,亦似云衢有否亨。

十有馀年想谆诲,更期朱玉似河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