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乱水东流落照时,黄花满径客行迟。
林端忽见南山色,马上还吟陶令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水流湍急,黄花盛开,行人在此停留不前。诗人骑马行进,突然之间看到南山的轮廓,从容吟咏着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诗句。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乱水东流落照时,黄花满径客行迟"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秋日景色,其中“乱水”、“黄花”都是秋天常见的景象,“落照”则增加了一丝时间的紧迫感。行人因为美丽的景致而流连忘返。
"林端忽见南山色,马上还吟陶令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景物激发下,对古代文化名人的崇敬之情。"林端"指树木的边缘,是发现南山美丽景色的地方;"南山"可能是实指某一特定的山,也可能是泛指;"马上还吟陶令诗"则显示了诗人对陶渊明及其诗作的喜爱和追崇,反映出诗人的文化素养和个性。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对传统文学的引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趣味。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
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田鹤望碧霄,无风亦自举。
单飞后片云,早晚及前侣。
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红。
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陵通。
乍依菱蔓聚,尽向芦花灭。
更喜好风来,数片翻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