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回军三韵

行行上陇头,陇月暗悠悠。

万里将军没,回旌陇戍秋。

谁令呜咽水,重入故营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行走在高高的陇头,陇上的月亮幽深沉静。
远征的万里程程中,将军已长眠,回乡的旗帜在秋风中飘摇。
是谁让悲伤的流水,再次流回那曾经的军营。

注释

行:行行。
上:上。
陇头:高地,边疆。
陇月:陇上的月亮。
暗悠悠:幽深寂静。
万里:极言距离之远。
将军:古代领兵的高级将领。
没:死亡。
回旌:返回的旗帜。
陇戍:边关守卫。
秋:秋季。
呜咽水:悲泣的流水。
故营:过去的军营。
流:流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将士离别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深沉的历史感。

“行行上陇头”一句,以非常平实的语言开篇,却已经设定了一个广阔而又孤寂的场景。这里的“陇头”指的是边塞之地,通过对月亮的描写—“陇月暗悠悠”,诗人传达出一种静谧与苍茫之感。

紧接着,“万里将军没,回旌陇戍秋”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远征将士不幸命运的哀悼。这里的“万里将军”形象宏大而又遥不可及,而“回旌”则是指战鼓和旗帜,这些原本应该在战争中激昂扬威的物品现在却静默无声,显得异常凄凉。这两句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绘,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悲剧色彩。

最后,“谁令呜咽水,重入故营流”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往昔战场和曾经的英勇事迹无法忘怀的情感表达。这里的“呜咽水”形象化了时间的流逝,而“重入故营流”则表明了将士们的心中依然珍视着过往的辉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刻的边塞哀愁,以及对于英雄事迹不舍昼夜的情怀。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听唱赤白桃李花

赤白桃李花,先皇在时曲。

欲向西宫唱,西宫宫树绿。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来从窦车骑行

束发逢世屯,怀恩抱明义。

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遂别鲁诸生,来从窦车骑。

追兵赴边急,络马黄金辔。

出入燕南陲,由来重意气。

自经皋兰战,又破楼烦地。

西北护三边,东南留一尉。

时过歘如云,参差不自意。

将军失恩泽,万事从此异。

置酒高台上,薄暮秋风至。

长戟与我归,归来同弃置。

自酌还自饮,非名又非利。

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门泪。

出逢平乐旧,言在天阶侍。

问我从军苦,自陈少年贵。

丈夫交四海,徒论身自致。

汉将不封侯,苏卿劳远使。

今我终此曲,此曲诚不易。

贵人难识心,何由知忌讳。

形式: 古风

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

昔降英王顾,屏身幽岩曲。

灵波结繁笳,爽籁赴鸣玉。

运转春华至,岁来山草绿。

青松掩落晖,白云竟空谷。

伊人抚遗叹,恻恻芳又缛。

云谁敩美香,分毫寄明牧。

形式: 古风

城西竹园送裴佶王达

葳蕤凌风竹,寂寞离人觞。

怆怀非外至,沈郁自中肠。

远行从此始,别袂重凄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