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成上人

西山有尊者,秀出于稻麻。

遍参居第一,诸佛素所嗟。

锡声来赤县,被祴垂青霞。

流出一切妙,普见大千沙。

我法果无在,昧者兹有涯。

是凡方是圣,归正即归邪。

妄怀万缘息,举意千里差。

有客谢病免,清辞春月赊。

静眠金粟室,厌坐马融纱。

观化哂罨勒,自呼嗤镆铘。

瞻言世外友,相期心不遐。

挥斤郢匠室,流水子期家。

披云示驶月,拂果去空花。

师叹未曾有,君对无以加。

清襟互默遣,所得非齿牙。

层阴朋盍阻,坐久丹霏斜。

涵毫泚仙滴,抒藻扬晨葩。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西山有位高僧,超越于稻田和麻地。
他在众多修行者中排名首位,诸佛都曾赞叹。
他的声音从赤县传来,身穿的法衣如青霞垂挂。
他的智慧如源泉涌出,普照大千世界。
佛法其实无所不在,迷惑者却只见其边际。
凡人即是圣人,回归正道就偏离了邪路。
妄想杂念停止,心意所向千里之遥。
有客人因病辞行,言语清新如春月赊约。
他静睡在金粟室中,厌倦了马融的华丽住所。
他笑看世间变化,自嘲为镆铘这样的庸才。
期待与世外朋友相见,心灵相通无需远隔。
如同郢匠挥动斧头,子期在家倾听琴音。
他揭示真理如云开见月,拂去虚幻的花朵。
师长的感叹无人能及,你的应对也无法超越。
清风默默传递心意,收获的不是口舌之争。
阴云密布,时间流逝,夕阳斜照。
饱含仙气的笔触流淌,清晨的诗篇绽放。

注释

尊者:德高望重的僧人。
稻麻:农田作物。
遍参:广泛参访学习。
锡声:僧人的法号或诵经声。
赤县:古代中国别称。
被祴:僧人的法衣。
大千沙:佛教术语,指宇宙中的所有众生。
昧者:不明事理的人。
归正:回归正道。
妄怀:胡乱思量。
金粟室:比喻清净的修行之地。
马融纱:形容华美的住所。
观化:观看世间的变化。
挥斤:比喻阐明道理。
子期:古代知音的典故,此处指理解者。
丹霏:红色的落日余晖。
抒藻:施展文采。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得道的尊者在西山之中的景象。"秀出于稻麻"一句,形容尊者的超凡脱俗,如稻与麻中之珍稀异物。接下来几句,赞誉这位尊者在佛法上的造诣,声望远播,所到之处皆被仰望。

"是凡方是圣,归正即归邪"此语深刻,指出世人对待道德的认识往往相反,显示了作者对于世俗观念的批判态度。

"妄怀万缘息,举意千里差"则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心怀宇宙的境界。尊者之心,如同天空一般宽广,无所挂碍。

接着几句,写尊者与友人的交往,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挥斤郢匠室,流水子期家"中,“挥斤”指的是砍柴做饭,"郢匠室"则是简陋的小屋,而“流水子期家”则表现了一种随遇而安、无牵无挂的生活态度。

"披云示驶月,拂果去空花"一句中,“披云”、“示驶月”形容尊者心境如同驾云御月般自在,而“拂果去空花”则隐含对世间名利的超脱。

最后,"师叹未曾有,君对无以加"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尊者的崇敬之情,以及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心意。而"清襟互默遣,所得非齿牙"则是说二人之间不需要多言,以心相知。

整首诗通过描写西山尊者的一系列形象和境界,展现了作者对于禅宗、道教中追求超脱尘世、达到心灵自由的理念的赞美。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和君贶学士宿淮上见寄

使舲既邅回,淮溜剧沿溯。

我行非不远,君节自前路。

烟汰历濠汭,雾氛逗荆树。

感此言迈情,慰予索居慕。

曰归归未辰,惨别别已屡。

努力保素衿,天途迟还翥。

形式: 古风

和武宣徽陕楼晚望有怀旧游

陕楼重倚望轩城,百感中来久未平。

屈指疑迁饶岁月,逼身添重许功名。

飞觞置酒高阳兴,旧树攀条司马情。

昔日使君今上将,请看前后万犀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晏相公九日郡筵

令序凝秋籥,欢游驻使轩。

行觞酒筹密,踏节舞韡翻。

榴熟丹房解,萸香紫粒繁。

风头腊轻惨,日脚送斜喧。

镂管新篇逸,吹花旧俗存。

请为丞相寿,长久庆调元。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和晏相公青城

连天华帟竦南端,画角吟龙叠鼓喧。

按曲已休雕辇入,五营斜日亚旗竿。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