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五)白云庄偶题

归去携家住白云,云中猿鹤许同群。

陶公酒后诗偏好,疏傅金馀客屡醺。

芒屩潜行逐渔钓,壶浆时出劳耕耘。

却看人世应微笑,未熟黄粱昼梦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带着家回到白云间居住,期待能与云中的猿鹤为伍。
陶渊明酒后作诗最为出色,像疏傅那样即使囊中羞涩也常有醉意。
穿着草鞋悄悄地去钓鱼或耕田,有时会拿着壶盛满酒出来慰劳劳作者。
回头看看人世间,心中不禁微笑,白天的美梦还未成熟,如同黄粱一梦。

注释

归去:离开尘世。
携家:带着家人。
白云:隐居之处。
猿鹤:山林中的动物。
许同群:期望成为朋友。
陶公:指陶渊明。
酒后:饮酒之后。
诗偏好:特别喜欢写诗。
疏傅:古代官员,这里借指饮酒之人。
金馀:形容贫穷,指财物匮乏。
芒屩:草鞋。
潜行:悄悄行走。
逐渔钓:追随渔夫钓鱼。
壶浆:酒壶和浆水,表示款待。
劳耕耘:辛苦耕作。
人世:人间。
微笑:含笑而观。
黄粱:比喻虚幻的美梦。
昼梦:白天做的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愿意携家人住在白云深处,与自然和谐共生,甚至连猿鹤都能成为同伴的愿望。通过提及陶渊明,这位东晋时期的诗人,以其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态度著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偏好。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写了自己隐逸生活中的点滴乐趣:在芒屩之间潜行追逐渔人的钓线,在壶浆中时常出现劳作的声音。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简单生活的享受。

最后两句“却看人世应微笑,未熟黄粱昼梦纷”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诗人认为面对复杂的人世,应当持有一颗平常心,以微笑来面对一切。而“未熟黄粱昊梦纷”则是指生活中尚未成熟的事物,如同黄粱(未煮熟的米)一样,还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正如白日做梦一般纷乱无序。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对人世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简约与超脱的心灵世界。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诗一首

峭拔神仙宅,来寻烟水重。

深应盘九地,高不让群峰。

瞻对奇胜画,扪缘直岂容。

几时莲叶下,终古鲜纹封。

往事云难问,无言路有踪。

桥山杳何处,侍从此攀龙。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二月二十八日祷雨龙湫

折腰五斗自难堪,每为斯人食不甘。

赤地黄埃迷泽国,老龙饮血亦分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与郑叔详饮石桥山

喜得青州好从事,共登毕卓拍浮船。

云烟已借一千日,山鸟不须惊醉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子温以诗将菊本见遗数日适病伏枕今少间戏作三绝句以报(其一)

破烟涵雨得春丛,想见当年老范公。

多病未须求茗草,此诗浑欲愈头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