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宿村舍(其二)》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宁静,以及诗人对自由与归隐的向往。
首句“握手亲情有底欢”,开篇即以亲切的场景引入,诗人与亲朋好友相聚,那份源自心底的欢愉溢于言表。接下来,“疏篱茅舍两三间”描绘了一幅简朴而和谐的乡村画面,几间朴素的房屋围绕着稀疏的篱笆,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
“尚怜作者千年调,那肯分人一半山。”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情感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求和梦想的坚定态度。这里的“千年调”指的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文学作品,而“一半山”则可能象征着诗人的理想或志向,不愿意轻易与他人共享。
“安得意如张翰适,凭谁放取浩然还。”这里引用了晋代文学家张翰的故事,张翰因秋风起而思故乡,辞官归隐。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意,渴望像张翰一样,找到心灵的归宿,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凭谁放取浩然还”一句又透露出一丝无奈和矛盾,似乎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这样的理想。
最后,“得君斗酒须防客,不怕重门更著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惜和对于孤独的接纳。在享受与朋友相聚的欢乐时,诗人提醒自己要警惕外来的打扰;而在独处时,他并不害怕关闭心门,展现出一种独立而自足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自由与归隐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