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村舍(其二)

握手亲情有底欢,疏篱茅舍两三间。

尚怜作者千年调,那肯分人一半山。

安得意如张翰适,凭谁放取浩然还。

得君斗酒须防客,不怕重门更著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宿村舍(其二)》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宁静,以及诗人对自由与归隐的向往。

首句“握手亲情有底欢”,开篇即以亲切的场景引入,诗人与亲朋好友相聚,那份源自心底的欢愉溢于言表。接下来,“疏篱茅舍两三间”描绘了一幅简朴而和谐的乡村画面,几间朴素的房屋围绕着稀疏的篱笆,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

“尚怜作者千年调,那肯分人一半山。”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情感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求和梦想的坚定态度。这里的“千年调”指的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文学作品,而“一半山”则可能象征着诗人的理想或志向,不愿意轻易与他人共享。

“安得意如张翰适,凭谁放取浩然还。”这里引用了晋代文学家张翰的故事,张翰因秋风起而思故乡,辞官归隐。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意,渴望像张翰一样,找到心灵的归宿,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凭谁放取浩然还”一句又透露出一丝无奈和矛盾,似乎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这样的理想。

最后,“得君斗酒须防客,不怕重门更著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惜和对于孤独的接纳。在享受与朋友相聚的欢乐时,诗人提醒自己要警惕外来的打扰;而在独处时,他并不害怕关闭心门,展现出一种独立而自足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自由与归隐的向往。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宿村舍(其三)

怀抱何曾得少欢,春愁飞上两眉间。

一瓢谩酌独清水,几屐能穷无尽山。

见说酒兵长日备,未知诗债几时还。

须防别后将军禦,不待寻盟辄斩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宿村舍(其四)

三两残杯不尽欢,强陪年少贵游閒。

客中未必常为客,山上那堪复有山。

鹤发都从愁里变,貂裘直待醉时还。

一朝却入庞公市,惊倒城门老抱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闵董用之

怪底年来懒下帷,似嫌榜尾姓名题。

一枝自谓乌难借,百里谁知凤肯栖。

颇讶生前徒强项,未应老后不然脐。

试将点检平时友,太半佳城在马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用之次韵复荅

小斋飘雨注风帷,门外青山困品题。

足蹑尽知齐是假,胆尝争柰越犹栖。

任教别后书盈箧,嬴得年来气暖脐。

聊与老农歌帝力,一缸村酒荐豚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