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远公逢道安,一朝弃儒服。
真机久消歇,世教空拘束。
誓入罗浮中,遂栖庐山曲。
禅经初纂定,佛语新名目。
钵帽绝朝宗,簪裾翻拜伏。
东林多隐士,为我辞荣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叫远公的人物,在某个时刻选择了抛弃传统的儒家服饰,转而追求佛法。在“真机久消歇,世教空拘束”一句中,作者表达了对世俗教条的超然与解脱。远公决定深入罗浮山中,栖息于庐山之曲,这些地名在中国文化中常与隐逸和修行联系在一起。
接下来的“禅经初纂定,佛语新名目”表明了远公对佛教经典的研习及对佛法名相的深入理解。而“钵帽绝朝宗,簪裾翻拜伏”则描绘了他在佛法修行中的彻底投入和改变。
最后,“东林多隐士,为我辞荣禄”显示了远公与同道中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交往,以及他们共同的生活态度,那就是超脱世俗功名利禄,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整首诗通过对远公选择佛法生涯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追求内心平和与自我实现的主题。
不详
支公信高逸,久向山林住。
时将孙许游,岂以形骸遇。
幸辞天子诏,复览名臣疏。
西晋尚虚无,南朝久沦误。
因谈老庄意,乃尽逍遥趣。
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客意天南兴已阑,不堪言别向仙官。
梦摇玉佩随旄节,心到金华忆杏坛。
荒郊极望归云尽,瘦马空嘶落日残。
想得故山青霭里,泉声入夜独潺潺。
山头戒坛路,幽映雪岩侧。
四面青石床,一峰苔藓色。
松风静复起,月影开还黑。
何独乘夜来,殊非昼所得。
静林溪路远,萧帝有遗踪。
水击罗浮磬,山鸣于阗钟。
灯传三世火,树老万株松。
无数烟霞色,空闻昔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