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隐堂诗,并叙(其四)

翠石如鹦鹉,何年别海堧。

贡随南使远,载压渭舟偏。

已伴乔松老,那知故国迁。

金人解辞汉,汝独不潸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碧绿的石头像鹦鹉,它在何时离开了海边的沙洲。
作为进贡的珍品,它跟随南方使者远行,压在驶往渭水的船只上格外显眼。
它已经伴随高大的松树一起老去,怎能料到故乡会发生变迁。
金人的使者离开汉朝时不再悲伤,唯独你这石头,是否还会感伤?

注释

翠石:碧绿的石头。
鹦鹉:比喻形状或颜色鲜艳的石头。
海堧:海边的沙洲。
贡:进贡的物品。
南使:来自南方的使者。
渭舟:驶往渭水的船只。
乔松:高大的松树。
故国:故乡。
金人:这里可能指北方的政权。
汉:这里指汉朝,古代中国的一个朝代。
潸然:流泪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怀恋。

"翠石如鹦鹉,何年别海堧。" 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翠石形似鹦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受,而"何年别海堧"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重逢时刻的渴望。

"贡随南使远,载压渭舟偏。"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随着使节南行的经历,以及心中的沉重感受。"载压"二字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压力。

"已伴乔松老,那知故国迁。" 这里,诗人通过与乔松为伴,隐喻自己年华渐老,同时也表达了对远离故土的无奈和对变迁世事的感慨。

"金人解辞汉,汝独不潸然?"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询问,为何周围的人都能理解并解释自己心中的忧虑,只有你(或某个特定的人)独自无动于衷。这既表达了对朋友情感的期待,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受。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在异乡的寂寞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造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中隐堂诗,并叙(其五)

都城更几姓,到处有残碑。

古隧埋蝌蚪,崩崖露伏龟。

安排壮亭榭,收拾费金赀。

岣嵝何须到,韩公浪自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宝鸡县斯飞阁

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槛魂飞不可招。

野阔牛羊同雁鹜,天长草树接云霄。

昏昏水气浮山麓,泛泛春风弄麦苗。

谁使爱官轻去国,此身无计老渔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

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

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

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应许过时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子由寒食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鵙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