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温城望军营

虏地寒胶折,边城夜柝闻。

兵符关帝阙,天策动将军。

塞静胡笳彻,沙明楚练分。

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

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

烟疏疑卷幔,尘灭似销氛。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敌境严寒中弓弦易断,边城夜晚能听到战鼓声。
兵符传达至皇宫,天策令激发了将军的斗志。
边塞宁静中胡笳声清晰,沙地上军旗与白练分明。
风中的旗帜翻飞,如同龙纹霜剑在月光下闪烁。
白羽箭如明月摇曳,青山景色被切割得像云层般断续。
稀疏的炊烟仿佛要揭开天幕,尘土消散如同战争的阴霾消散。
忆及班超投笔从戎的壮志,我满怀期待立功疆场。
我将以雪洗前耻的决心,持此胜利向明主汇报。

注释

虏地:敌境。
寒胶折:弓弦易断。
边城:边境城市。
夜柝:战鼓。
兵符:军事命令。
关帝阙:皇宫。
天策:重要决策。
将军:将领。
塞静:边塞宁静。
胡笳彻:胡笳声清晰。
沙明:沙地明亮。
楚练分:军旗与白练分明。
风旗:风中的旗帜。
龙文:龙纹。
白羽:白羽箭。
摇如月:摇曳如月光。
青山:青山景色。
断若云:像云层般断续。
烟疏:炊烟稀疏。
卷幔:揭开天幕。
尘灭:尘土消散。
销氛:消散阴霾。
投笔:班超投笔从戎。
班业:班超的事业。
临戎:面对战场。
顾勋:期待立功。
雪汉耻:雪洗前耻。
明君:明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氛围,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军事行动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将领班超和顾勋的怀念之情以及报效明君的志向。

"虏地寒胶折,边城夜柝闻"两句,以冷峻的笔触勾勒出边疆的严酷与警觉,"虏地"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而"边城夜柝闻"则传达了一种紧张的军事状态。

接着的"兵符关帝阙,天策动将军"表明了战争的紧迫和军令的神圣不可违抗。这里的"兵符"是古代用以传递军事命令的凭证,而"关帝阙"则指的是掌管战事的重要机构。

"塞静胡笳彻,沙明楚练分"这两句描绘了边塞的寂静与战争的准备。"胡笳"是北方民族使用的一种乐器,而这里却因其寂静而显得格外凄凉;"沙明楚练分"则形象地表现出了军队训练的严谨和整齐。

接下来的"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两句,以飘逸的笔法描绘了战旗在风中飞扬以及寒冷中剑光闪烁的壮丽场景。这里的" 翼影"和"龙文"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则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写照,通过比较,将军队的旗帜比作摇曳的月亮,而山峦则像被截断的云朵,给人以一种动荡与不稳的感觉。

"烟疏疑卷幔,尘灭似销氛"两句,以朦胧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后留下的荒凉景象。这里的"烟疏"和"尘灭"都传达了一种时间流逝与历史消散的情感。

最后的"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名将班超和顾勋的怀念之情。诗人在这里用"投笔"来表示自己放下手中的笔墨,而去思考那些英雄的事迹。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争的描绘,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怀念,表达了诗人报效明君、实现个人抱负的志向和决心。

收录诗词(129)

骆宾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 生卒年:约619—约687年

相关古诗词

晚泊江镇

四运移阴律,三翼泛阳侯。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夜乌喧粉堞,宿雁下芦洲。

海雾笼边徼,江风绕戍楼。

转蓬惊别渚,徙橘怆离忧。

魂飞灞陵岸,泪尽洞庭流。

振影希鸿陆,逃名谢蚁丘。

还嗟帝乡远,空望白云浮。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晚泊河曲

三秋倦行役,千里泛归潮。

通波竹箭水,轻舸木兰桡。

金堤连曲岸,贝阙影浮桥。

水净千年近,星飞五老遥。

叠花开宿浪,浮叶下凉飙。

浦荷疏晚菂,津柳渍寒条。

恓惶劳梗泛,悽断倦蓬飘。

仙槎不可托,河上独长谣。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晚渡黄河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源。

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

棹唱临风断,樵讴入听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

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形式: 排律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