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广州第一宿

越王台下路,搔首叹萍踪。

城古都招水,山高易得风。

鼓声残雨后,塔影暮林中。

一样连营火,山同河不同。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站在越王台下,我惆怅地抚摸着头发,感叹自己的漂泊不定。
古老的城池引来江水环绕,高山之上容易刮起风。
雨后的鼓声在空气中回荡,傍晚时分塔影映照在树林中。
虽然军营的篝火连绵,但这里的山与别处的河却各不相同。

注释

越王台:古代建筑,可能指越王勾践的遗迹。
路:道路。
萍踪: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城古:历史悠久的城市。
招水:吸引、引来江水。
山高:高山。
易得风:容易受到风吹。
鼓声:战鼓声。
残雨后:雨后。
塔影:塔的倒影。
暮林:傍晚的树林。
连营火:相连的军营篝火。
山同河不同:山相同,但河流各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愁闷的离别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越王台下路,搔首叹萍踪"一句,设定了一个古老遗迹旁的场景,"搔首"表达了一种怀旧与忧虑的情绪,而"萍踪"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往事的回忆。

接下来的"城古都招水,山高易得风"两句,通过对城市和山川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自然风光的感受。这里的"城古都"指的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而"山高易得风"则是说高山之上容易捕捉到清风,这里的"风"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上的所求。

第三句"鼓声残雨后,塔影暮林中"描绘了一种战争之后的凄凉景象。"鼓声"通常与战争相关,而这里的"鼓声残雨后"则是说战事已过,但余音犹响,而"塔影暮林中"则是对一座孤独的塔在黄昏时分投射在树林中的阴影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孤寂与静谧。

最后两句"一样连营火,山同河不同"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事和自然景观的进一步感悟。"一样连营火"指的是战争中军营之火相连,这里的"火"象征着战争的烽烟,而"山同河不同"则是说尽管山与河都属于自然,但它们各有其特性,无法相提并论。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和战后凄凉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历史沧桑以及战争带来的破坏与孤寂的情感。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出海(其一)

一团荡漾水晶盘,四畔青天作护阑。

著我扁舟了无碍,分明便作混沦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真州(其十二)

瓜洲相望隔山椒,烟树光中扬子桥。

夜静衔枚莫轻语,草间惟恐有鸱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北行第九十

浮云暮南征,我马向北嘶。

荆棘暗长原,子规昼夜啼。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齐]韵

北行第九十一

清秋望不极,中原杳茫茫。

游子怅寂寥,下马古战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