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靖君碑

儒生身上事皆成,身外浮华亦甚轻。

种竹满山门径小,挂冠当路树枝横。

几于颜子三生寿,分得陶潜一字名。

何处时令见前辈,只看碑语自心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读书人的成就都在身上体现,身外的浮华事物也都显得微不足道。
满山遍种竹子,小径曲折,路边的竹枝甚至横在了道路中央。
几乎拥有颜回般的长寿,也能分享陶渊明的名声。
想要见到前辈们的风采,只需看看碑文,心中自然清明。

注释

儒生:指读书人。
浮华:指世俗的荣华富贵。
种竹:种植竹子。
挂冠:古代官员辞职,象征放弃官位。
树枝横:形容竹枝茂盛,横生路边。
颜子:颜回,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称。
三生寿:指极长的寿命。
陶潜: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著称。
前辈:指前代有成就的人。
碑语:墓碑上的文字,象征着后人的评价。
自心清:内心的清净,指精神上的修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薛师石所作的《读刘靖君碑》,通过对刘靖君事迹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简朴生活的推崇。首句“儒生身上事皆成”赞扬了刘靖君的学问与成就,暗示他虽身处繁华之外,但内心坚定,事事有成。次句“身外浮华亦甚轻”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世俗浮华的淡泊态度。

“种竹满山门径小”通过描绘竹林环绕的环境,表现了刘靖君的隐逸生活和高洁品格,以及他居处的宁静与简朴。“挂冠当路树枝横”则以自然景象象征他的不慕荣利,即使路边树枝横生,也无妨其心境的坦荡。

“几于颜子三生寿,分得陶潜一字名”将刘靖君比作颜回和陶渊明,赞美他的智慧与淡泊,暗示他具有颜回般的长寿和陶潜般的诗名。

最后两句“何处时令见前辈,只看碑语自心清”表达了诗人对刘靖君的怀念之情,认为要想了解这位先贤,只需从他留下的碑文和自身清廉的心境中去寻找答案,流露出对高尚人格的景仰和自我净化的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刘靖君的生活场景和品格,展现了诗人对其人品的赞美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14)

薛师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龙虎山道士孔野云

上清三十六,院阁皆幽清。

漱齿泉新汲,晞发日始升。

自除烧墨灶,昼夕诵黄庭。

所得异畴昔,出山畏逢迎。

同当知非年,寄诗聊写情。

形式: 古风

寄谢黄元信惠茶

建溪金铤直几千,余性所嗜一已偏。

寻常草卉不足进,龙团凤夸如珉坚。

长须健卒前月到,手提茶器急取煎。

妻儿攒眉笑苦涩,为言真味兹天然。

易牙去已久,吾齿若贝编。

枵肠岂废食,睡省非壮年。

惜此馀香滞喉颊,巡除吟咏声諓諓。

诗成寄题建宁郡,主茶官吏俱时贤。

合同缄印一时毕,进奉飞驰争春妍。

天子不敢尝,荐以寝庙先。

定自褒嘉到属郡,趣君密迩玉炉烟。

一以此味沃天下,邪魔驱扫无留连。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寄题赵十四知县听雨堂

谁弹石上琴,涓涓流水响。

主人性清旷,静夜发幽想。

何心指蓬阆,取近对湫荡。

应有可人来,烟蓑曳双桨。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寄题赵紫芝墓

辛未联诗别,九年成恍惚。

大星坠地旋无光,君身入土名不没。

吴越之水相交流,寂寞诗魂何处游。

不闻孤鹤唤人醒,空见梅花似人影。

无复东岩招谢客,应住西湖伴和靖。

世上如今一句无,一灵独存势欲孤。

我有生刍来未得,只愁宿草易荒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