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龙虎山道士孔野云

上清三十六,院阁皆幽清。

漱齿泉新汲,晞发日始升。

自除烧墨灶,昼夕诵黄庭。

所得异畴昔,出山畏逢迎。

同当知非年,寄诗聊写情。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上神仙居住的三十六处仙境,院落楼阁都显得幽静而清雅。
清晨用刚汲取的泉水漱口,等待着太阳升起时晒干头发。
自己动手生火煮墨,日夜研读《黄庭经》。
如今所获已非昔日可比,离开山林我却害怕世俗的应酬。
我们都处在明白是非的年纪,借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注释

上清:道教指天宫或仙境。
院阁:庭院和楼阁。
漱齿:用泉水漱口。
晞发:晒干头发。
烧墨灶:烧火煮墨的炉灶。
黄庭:古代道家经典《黄庭经》。
畴昔:过去的日子。
逢迎:迎接或迎合他人。
知非年:明白是非的年纪。
聊写:姑且用来表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薛师石寄给龙虎山道士孔野云的一番情景和心境。首句“上清三十六,院阁皆幽清”展现了龙虎山道观的清静环境,暗示着道教修行的隐逸氛围。诗人清晨起来,用泉水漱口,迎接新的一天,体现了道士生活的简朴与清新。

“漱齿泉新汲,晞发日始升”进一步描绘了日常生活的细节,泉水洗涤,朝阳升起,充满了生机与宁静。接下来,“自除烧墨灶,昼夕诵黄庭”表达了诗人自己研读经典,专心修行的生活状态,显示出对道家学说的深入理解和追求。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尘世的顾虑,“所得异畴昔,出山畏逢迎”,表明他虽然在山中有所收获,但对重返尘世的应酬有所畏惧,表达了对名利纷扰的淡泊态度。

最后两句“同当知非年,寄诗聊写情”揭示了诗人与孔野云同处于理解人生真谛的阶段,通过诗歌交流,寄托了他们的情感和对道家生活理念的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道士的生活场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14)

薛师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谢黄元信惠茶

建溪金铤直几千,余性所嗜一已偏。

寻常草卉不足进,龙团凤夸如珉坚。

长须健卒前月到,手提茶器急取煎。

妻儿攒眉笑苦涩,为言真味兹天然。

易牙去已久,吾齿若贝编。

枵肠岂废食,睡省非壮年。

惜此馀香滞喉颊,巡除吟咏声諓諓。

诗成寄题建宁郡,主茶官吏俱时贤。

合同缄印一时毕,进奉飞驰争春妍。

天子不敢尝,荐以寝庙先。

定自褒嘉到属郡,趣君密迩玉炉烟。

一以此味沃天下,邪魔驱扫无留连。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寄题赵十四知县听雨堂

谁弹石上琴,涓涓流水响。

主人性清旷,静夜发幽想。

何心指蓬阆,取近对湫荡。

应有可人来,烟蓑曳双桨。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寄题赵紫芝墓

辛未联诗别,九年成恍惚。

大星坠地旋无光,君身入土名不没。

吴越之水相交流,寂寞诗魂何处游。

不闻孤鹤唤人醒,空见梅花似人影。

无复东岩招谢客,应住西湖伴和靖。

世上如今一句无,一灵独存势欲孤。

我有生刍来未得,只愁宿草易荒芜。

形式: 古风

梅雨

梅雨润兼旬,暑月不知夏。

溪流三尺强,舟人惊昨夜。

余家有瓜田,蘋藻纷揉藉。

鱼虾失凭依,跳跃至床下。

卑湿畏暮年,扶策升台榭。

难愿方丈食,互市物踊价。

四邻各凄凉,惟有酒可借。

五月藉新白,咀嚼胜枣炙。

闭门人事绝,向晚乌巾卸。

震雷压不住,神龙未遑暇。

或谓蛟为孽,胡不宁尔舍。

旱涝政本农,偏惠及閒架。

皇天无所私,未遽损禾稼。

一洗天下清,作我圣人化。

形式: 古风 押[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