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山间(其三)》,是清代诗人沈光文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感慨。
首句“念此朝宗义,孤衷每郁寥”,诗人思考着朝宗的意义,内心时常感到孤独和压抑。这里的“朝宗”可能象征着追求理想或归宿的过程,而“孤衷”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接着,“未能支厦屋,祇可托渔樵”,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无法支撑起家庭的重担,只能像渔夫和樵夫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反思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
“冀作云中鹤,来听海上潮”,诗人渴望像云中的鹤一般自由自在,聆听海上的潮声,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云鹤,寄托了对超脱世俗束缚的追求。
最后,“长安难得去,不是为途遥”,长安在这里象征着理想之地或繁华都市,诗人感叹去往长安这样的地方不容易,并非因为路途遥远,而是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改变现状的无力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