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履霜操》是明代诗人胡奎所作,通过描绘一个孩子在寒冷的早晨,面对父亲的不理解与放逐,独自承受饥饿与寒冷的境遇,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和无奈。
首句“晨履霜兮,河之上”描绘了清晨河面上结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寒冷清冷的氛围。接着“考不顾兮,儿见放”点明了父亲的冷漠与孩子的被放逐,揭示了家庭关系中的疏离与矛盾。随后“儿饥而寒兮,蓐食而荷衣”进一步描述了孩子的困境,他只能在冰冷的地上进食,穿着单薄的衣服抵御严寒,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䜛口铄金兮,考胡不知”一句表达了孩子内心的痛苦与愤怒,他在寒冷中艰难求生,却得不到父亲的理解与帮助。最后,“吁嗟命之穷兮,于河之湄”抒发了对命运不公的感叹,孩子在河边哀叹自己的不幸遭遇,似乎在寻求某种安慰或解脱。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艰辛与人性的冷漠,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