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坡园

墙拥双扉锁锦窝,溪声不敌树声多。

谁家种麦曾名岭,今日寻梅且陟坡。

万厦栋梁巢燕雀,四山风日养松萝。

园丁自饱栽花利,月给杨家得几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墙壁环绕着两扇门,如同锦窝被紧紧锁住,溪水的声音比不上树声的繁多。
不知哪家曾在山岭上种植麦子,今天我寻找梅花,暂且攀登山坡。
无数房屋的屋檐下,燕雀筑巢为家,四周的山上风和日丽,松萝得以生长。
园丁辛勤劳作,只为自家花园里的花朵繁茂,每月能从杨家得到多少报酬呢?

注释

墙:墙壁。
拥:环绕。
双扉:两扇门。
锁:锁住。
锦窝:华丽的窝。
溪声:溪水的声音。
不敌:比不上。
树声:树的嘈杂声。
谁家:不知哪家。
种麦:种植麦子。
曾:曾经。
名岭:在山岭上出名。
今日:今天。
寻梅:寻找梅花。
且:暂且。
陟坡:攀登山坡。
万厦:无数房屋。
栋梁:屋梁。
巢燕雀:燕雀筑巢。
松萝:松树和寄生植物。
园丁:园艺工人。
自饱:为自己满足。
栽花利:种植花朵以获利。
月给:每月的报酬。
杨家:杨姓人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田园景象。首句“墙拥双扉锁锦窝”,以围墙和双重门扉构成一个安静的居所,暗示了园子的私密与雅致。次句“溪声不敌树声多”,通过溪水潺潺与树木沙沙声的对比,展现了园中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第三句“谁家种麦曾名岭”,诗人追溯过去,想象这片土地曾经是麦田,如今却成为寻梅的好去处,体现了时间的流转和景物的变迁。第四句“今日寻梅且陟坡”,表达了诗人踏青寻梅的闲适心情,以及对梅花的喜爱。

接下来,“万厦栋梁巢燕雀”一句,以燕雀在屋檐下筑巢比喻园中的平凡生活,而“四山风日养松萝”则描绘了山间松萝在阳光雨露中生长的景象,寓意着园子的生机盎然。

最后一句“园丁自饱栽花利,月给杨家得几何”,点明园丁辛勤劳作,只为自家赏花之乐,而园子的收益可能微薄,流露出诗人对园丁辛劳的同情和对他们生活的感慨。

总的来说,董嗣杲的《梅坡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子的景色和人物,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深深敬意。

收录诗词(682)

董嗣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梨花

办取看花沽酒钱,素肌娇怯冷笼烟。

愁遗弟子离园日,泪尽宫妃过驿年。

缟夜露零啼恨湿,扶春雪压洗妆妍。

鞦韆院落清明近,绝艳能期月黑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欲附蒲海云制干舟归

江上楼高暝树连,壮游空慨禹山川。

客中问醉当秋晚,梦里怀归在燕先。

水送流年遗楚恨,风吹残雪上吴颠。

几番谩附鳞鸿便,不若相依买去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欲脱榷司东归

担尾心期有破琴,绝怜无地觅知音。

形神怯冷犹迎客,风雨催春亟治任。

眼落牛羊沙渡远,情凝江汉寺楼深。

津津谁染鹅黄柳,想可挨排醉绿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淫祀

水泛牌头五里亭,尚留破庙压空坰。

松萝阴覆鸦群怪,里社声传土偶灵。

幡袅攲竿三丈赤,溪分荒藻数丛青。

头陀强解愚夫卜,瓶缶花香带肉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