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登山》由清代诗人李寄所作,通过描绘登山过程中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布帽芒鞋世外情,烟峦雪峤漫登临”,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位身着朴素装束的行者,手持拐杖,踏着轻盈的步伐,穿越烟雾缭绕的山峦和覆盖皑皑白雪的山峰,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颔联“江山易入文人掌,天地难酬壮士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他认为江山美景易于被文人墨客捕捉和描绘,但天地间壮志未酬的英雄情怀却难以完全表达,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对英雄主义的向往。
颈联“春醒梅魂溪吐艳,风开冰腹沼生音”,进一步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的景象。梅花在春风中苏醒,溪水潺潺,仿佛在展示其美丽的容颜;而冰封的沼泽在春风的吹拂下,似乎也发出了细微的声音,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尾联“游观自信胜游说,舌在堪为梁父吟”,表达了诗人对游历山水的自信与满足感。他认为亲自体验和观察到的自然之美远胜于言语的描述,即使不借助语言,仅凭内心的感悟,也能像古代贤者一样吟唱出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探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