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康麟在冬至时节所作,表达了一位旅居异乡之人对家乡与朝廷的深切思念,以及面对人生百感交集时的复杂心情。
首联“客里逢佳节,骎骎百感招”,点明了诗人身处他乡,正值冬至佳节,内心涌起种种复杂情感。一个“骎骎”字,生动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急切与不安。
颔联“瞻云亲舍远,望阙玉宸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抬头仰望天空中的云彩,却只能遥想故乡的亲人;目光投向朝廷的方向,却感到距离遥远,难以触及。这两句通过空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权力中心的向往。
颈联“道否凭阳泰,愁多仗酒消”,揭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心态。在道德与现实之间,诗人或许感到迷茫,只能借助饮酒来暂时排解心中的愁绪。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尾联“何时风力便,鸣佩再趋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心情。他渴望有一天能摆脱束缚,重新回到朝廷,为国家效力。这里的“风力便”可能暗喻时机成熟,诗人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能够再次佩戴官服,步入朝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