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下英雄操与君,老奸岂是一流人。
乘时不作池中物,得士能令鼎足均。
故里柔桑曾羽葆,荒祠古木尚龙鳞。
天教典午亡吴魏,雅志呜呼竟不伸。
此诗《谒先主庙》由金代诗人赵可所作,通过对刘备的庙宇进行拜谒,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敬仰之情。
首联“天下英雄操与君,老奸岂是一流人”,开篇即以对比手法,将刘备的雄才大略与所谓的“老奸”进行区分,强调刘备并非一般的奸诈之徒,而是真正的英雄豪杰。这里通过“一流人”的使用,形象地描绘了刘备在群雄中的独特地位和非凡才能。
颔联“乘时不作池中物,得士能令鼎足均”,进一步赞扬刘备善于把握时机,不拘泥于小节,能够团结人才,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维持平衡。这里的“乘时”、“得士”、“鼎足均”分别体现了刘备的时机把握能力、人才战略以及政治格局的构建,展现了其作为领袖的高瞻远瞩和卓越领导力。
颈联“故里柔桑曾羽葆,荒祠古木尚龙鳞”,转而描写刘备的故乡和庙宇景象,通过“柔桑”、“羽葆”、“荒祠”、“古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英雄的归宿感。这里不仅描绘了刘备出生地的自然风光,也暗含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后世子孙的期望,同时通过“龙鳞”这一象征,进一步强化了刘备作为帝王的威严与尊贵。
尾联“天教典午亡吴魏,雅志呜呼竟不伸”,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刘备未能实现统一中原大业的遗憾。这里的“典午”指代刘备,暗示上天赋予他统一天下的使命,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表达了对刘备理想抱负未能完全实现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刘备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以及对其未竟事业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英雄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蕴含着对个人理想与时代局限之间关系的思考。
不详
金代文学家。生卒年不详。少时赴考,在考场中戏书小词,为金主完颜亮所见,颇加赏识。官至翰林直学士。著有《玉峰散人集》,今佚。诗入《中州集》,词入《中州乐府》
西岩逸人以天为衢兮地为席茵,青山为家兮流水为之朋。
饥食芝兮渴饮泉,又何必有肉如林兮有酒如渑。
世间清境端为吾辈设,吾徒岂为礼法绳。
少文援琴众山响,太白举杯明月清波澄。
人间行路是,处处多炎蒸。
如何水前山后,六月赤脚踏层冰。
古柳长楸倚翠微,水光岚气袭人衣。
清閒岁月无多事,事简何妨倒载归。
精蓝三日饱溪毛,俗累纷纷觉可逃。
探水寻源通月冷,披榛得路接云高。
山围故垒怀千古,河转孤岩激怒涛。
回首烟霞应笑我,人间官职倍徒劳。
还邀二三子,共到凿龙游。
冷壑泉初动,春岩气欲浮。
竹藏深崦寺,人渡晚行舟。
始觉山风急,归鞍不自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