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长相思》(其二)由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幽远。
开篇“长相思,暗泪披”,以“长相思”点题,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某人的思念之情,而“暗泪披”则描绘了这种思念在夜晚悄无声息地涌上心头,如同泪水悄悄流淌,形象地展现了思念的痛苦与无奈。
接着,“虫吟草根如知之,夜深佛火光希微”,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声音——虫鸣与草根的感知,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敏感,同时“夜深佛火光希微”这一景象,既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神秘,也隐含着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慰藉的意味。
“钟鼓不鸣心肝摧”,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钟鼓本是寺庙中常用的仪式性物品,但在诗人这里却成了无法发出声音的象征,暗示了心灵的破碎与无助。
“白云一片何处栖,故园紫荆馀枯枝”,诗人将自己比作漂泊的白云,不知归宿,而“故园紫荆馀枯枝”则寄托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紫荆花虽美,但已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失去。
最后,“长相思,见何时”,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相聚时刻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之人深切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时间、空间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