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程公辟物华楼

吴楚东南最上游,江山多在物华楼。

遥瞻旌节临尊俎,独卧柴荆阻献酬。

想有新诗传素壁,怪无馀墨到沧洲。

湡浯南望重重绿,章水还能向此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吴楚东南地势优越,壮丽山河映衬着华美的楼阁。
远远望去,旗帜飘扬,宴席上尊贵的客人即将来临,而我独自守在简陋的小屋,无法参与献礼酬宾。
猜想会有新的诗篇被传到洁白的墙壁上,却奇怪没有更多的墨迹能送到遥远的海滨。
从湡浯山向南望去,一片翠绿层层叠叠,章水也似乎能顺着这条路线流淌过来。

注释

吴楚:古代中国地区名,泛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物华楼:形容楼阁富丽堂皇,物华指美好的事物。
旌节:古代官吏出行时的仪仗,象征权力。
柴荆:简陋的房屋,代指诗人自己的居所。
沧洲:古代对海边或水边隐居之地的称呼。
湡浯:河流名,在今湖南地区。
章水:另一条河流名,可能与湡浯相距不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寄题程公辟物华楼》。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厚的情感。

"吴楚东南最上游"表达了诗人对于江南地区的向往,这里被誉为“最上游”,意味着这是一个绝佳的旅行目的地。"江山多在物华楼"则指出物华楼是欣赏江山美景的一个理想之地。

"遥瞻旌节临尊俎,独卧柴荆阻献酬"中的“旌节”可能是指某种仪式上的旗帜,而“尊俎”则是古代祭祀时用的器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文化的缅怀,以及自己孤独地躺在柴草丛中,阻挡着世俗的喧嚣,以便专心致志地思考和创作。

"想有新诗传素壁,怪无馀墨到沧洲"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诗人的崇敬之情,以及自己希望能像他们一样留下不朽佳作,但又感慨于自己的作品未能达到预期的高度。

最后两句"湡浯南望重重绿,章水还能向此流"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诗人远眺南方的碧绿山峦,以及河流依旧奔腾不息的画面,表达了对大自然永恒生命力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物华楼周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尊崇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学追求。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崇政殿详定幕次偶题

娇云漠漠护层轩,嫩水溅溅不见源。

禁柳万条金细撚,宫花一段锦新翻。

身闲始更知春乐,地广还同避世喧。

不恨玉盘冰未赐,清谈终日自蠲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崇禧给事同年马兄挽辞二首(其二)

藏室亡三箧,得之公最多。

露晞当晚景,川逝作前波。

惠寄舆人诵,悲传挽者歌。

竹西携手处,清泪邈山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崇禧给事同年马兄挽辞二首(其一)

庆历公偕起,元丰我独伤。

两楹终昔梦,五鼎继前丧。

薰歇曾攀桂,甘留所憩棠。

素风知不坠,能世有诸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得书知二弟附陈师道舟上汴

儿童闻太丘,邂逅两心投。

与汝今为伴,知吾不复忧。

园桃已解萼,沙水欲惊舟。

一见南飞雁,江边肯更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