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归家》是清代诗人陈熙治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归乡之人复杂而深沉的心境。
首句“近乡情更怯”,巧妙地运用了反差手法,将归心似箭与内心的紧张、不安交织在一起,形象地表达了对故乡既期待又害怕的矛盾心理。接下来,“问讯苦难真”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归乡者在踏上故土前,心中充满了对亲人安危的担忧,这份担忧使得询问变得异常艰难,也体现了亲情之重。
“门巷青山旧,高堂白发新”两句,通过对比旧日的青山与如今父母的白发,不仅勾勒出时间的流逝,更蕴含着岁月沧桑与亲情不变的主题。青山依旧在,但父母却已老去,这种对比让人感慨万千,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也有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
“荒凉馀古柏,身世等浮蘋”则以古柏的荒凉与身世的漂泊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古柏虽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而自己的身世却如同随波逐流的浮萍,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飘忽感。
最后,“愧乏涓埃报,鸡豚愿未伸”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为家乡和亲人做出更多贡献的愧疚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虽然物质上可能无法给予太多回报,但内心深处那份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和爱意,却是无法替代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归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深刻揭示了人内心深处对于亲情、时间、命运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