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这是一首充满了田园生态美和隐逸情怀的诗篇。诗人通过“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表达了自己选择了一种简单而淡泊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亲近,以此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纯净。这份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融入,从“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中可以感受到,那些细小的事物,如桑树和麻秧的生长,以及燕子和雀鸟的繁衍,都成为了诗人观察和欣赏的对象。
在这样的环境中,偶尔传来的“村鼓时时急”和“渔舟个个轻”的声音,也让诗人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这些声音不仅是外界生活的自然流露,更是诗人情感的触发点。
最后两句“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则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他手持拐杖,头发已经斑白,却依然保持着一颗清净和宽广的心灵。这里的“双清”可能指的是心灵的清澈以及生活环境的纯净,这也正是诗人对于生活最深切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清晰。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晚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
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
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
衰颜甘屏迹,幽事供高卧。
鸟下竹根行,龟开萍叶过。
年荒酒价乏,日并园蔬课。
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
峡口大江间,西南控百蛮。
城欹连粉堞,岸断更青山。
开辟多天险,防隅一水关。
乱离闻鼓角,秋气动衰颜。
时清关失险,世乱戟如林。
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据心。
芦花留客晚,枫树坐猿深。
疲薾烦亲故,诸侯数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