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州有灵壁石赵蕲州名以玉芝周索诗为赋一首

论石如论玉,贵德不贵名。

形似偶尔同,未妨聊置评。

呜呼禹甸破,土贡久莫并。

问公安取此,万里随南征。

向来四方游,束书与俱擎。

愧彼钱马癖,寄我山林盟。

风流蕲州守,夙有能诗声。

见之谥以芝,用意真不轻。

谓公许器质,一再临专城。

宜为斋房秀,作瑞于圣明。

未应如商山,寂寞身中清。

须公力勉旃,石亦当与荣。

念我匪能赋,徵索见公情。

又惟此必诗,落笔空汗生。

传闻南池上,有石来自英。

我虽未识面,想像犹弟兄。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评价石头如同评价玉,看重品德而非虚名。
形状相似只是偶然,不妨暂且给予评价。
唉,大禹治水后,各地特产不再统一。
请问您为何要取此石,长途跋涉随您南征。
以往您游历四方,总是带着书籍随行。
您的爱财好马之心让我惭愧,却与我共享山林之志。
蕲州太守风流儒雅,早有诗人美誉。
见到这石头,便赐予'芝'的美名,用心之重非同一般。
人们称赞您的器量和品质,多次担任地方长官。
这石头应成为清雅居所的装饰,为圣明时代带来吉祥。
不应效仿商山隐士,孤独清苦。
请您努力,石头也会因您而荣耀。
我虽无诗才,但您的深情厚意可见。
又因这必须写诗,提笔间满是汗水。
听说南池边有块奇异的石头,虽未谋面,却仿佛兄弟。
我虽未识其面,心中已视其为亲人。

注释

禹甸:古代指大禹治理的地方,泛指中原地区。
土贡:古代地方向朝廷进献的土产。
公安:地名,在今湖北,诗中代指取石之人。
南征:向南方远行。
束书:携带书籍。
钱马癖:爱好钱财和骏马。
山林盟:向往自然,淡泊名利的心愿。
风流:形容人的风采和才情。
能诗声:擅长诗歌的名声。
斋房:书房或清净之地。
商山:古代隐士居住之地,象征隐居生活。
匪:同'非',不是。
赋:此处指作诗。
徵索:寻求,索取。
英:优秀,杰出。

鉴赏

这首宋诗是赵蕃对友人周江州拥有灵壁石的赞美和赠诗。诗人首先将石头比喻为玉,强调品质而非名望的重要性,认为石头的内在美德比其外表更为珍贵。他提到禹甸时期,这样的奇石并非常见,而周江州却能万里迢迢将其获取,可见其眼光独到。

诗人回忆周江州曾带着书籍四处游历,表现出高尚的品格,不同于追求物质财富之人。他对周江州的评价很高,称其为风流的蕲州守,有诗才,且对其在官位上的表现寄予厚望,希望他在任内能为朝廷带来吉祥。

诗人自谦没有赋诗的能力,但为了表达对周江州的敬意,还是提笔创作了这首诗,甚至为此感到汗颜。他还提及南池上有一块来自英地的石头,仿佛与周江州有着兄弟般的缘分。

最后,诗人鼓励周江州要珍惜这块石头,让它与他的荣耀相得益彰,同时表达了对周江州未来仕途的期待,希望他不会像商山四皓那样选择隐居,而是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整首诗情感真挚,对友人的赞赏和期许贯穿其中。

收录诗词(3728)

赵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字:昌父
  • 号:章泉
  • 籍贯:郑州
  • 生卒年:1143年~1229年

相关古诗词

周愚卿用荀卿氏之语以遇名斋从余求诗为赋古意一首

世俗争知竞冶容,纷纷墙穴交相从。

谁知亦有秉正色,奉养辛勤供织舂。

过期不嫁心不悔,偃蹇数夫终德配。

君不见兰生林下久含章,得时可以充君佩。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乞食诗一首

我生堕贫中,欲避将安之。

去年未是贫,假贷犹有辞。

亲朋戒今年,相与谢往来。

朝昏曷以度,半菽藜羹杯。

大笑不知悔,且和渊明诗。

儿曹相与语,我幸乏此才。

聊为一饱谋,饿死无自贻。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己酉岁九日诗一首

山中无历日,不知冬已交。

起行视林园,草木如半凋。

黄花独何为,亭亭有馀高。

俯不愧转蓬,仰何羡凌霄。

当其杂众芳,开落真谩劳。

岂若稍退步,坐阅枯与焦。

建中方死苏,元嘉乃终陶。

二老盖岿然,所历匪一朝。

形式: 古风

和答斯远因梅见属三首(其三)

君行过海门,惟复仍旧里。

友朋不易得,相与况能尔。

独念吾家侄,无由从夫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