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项籍路由此,力豪闻拔山。

八千提楚卒,百二破秦关。

陔下围歌合,江头匹马还。

却思诸父老,相见亦何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宣州杂诗二十首(其七)》,主要描绘了项羽的历史事迹和诗人自身的感慨。首句“项籍路由此,力豪闻拔山”以项羽为例,提及他凭借力量和英雄气概,如拔起大山般威猛,开启了他的传奇之路。接下来的“八千提楚卒,百二破秦关”描述了项羽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最终在以少胜多的垓下之战中击败强秦,攻破函谷关的壮举。

诗人通过这些历史典故,引出自己的心境,“陔下围歌合,江头匹马还”暗指自己或许也有过类似的豪情,但如今身处宣州,面对人们的欢歌围聚,只能独自骑马离去,流露出一种孤独与落寞之感。最后两句“却思诸父老,相见亦何颜”,诗人反思,如果再见故乡的父老乡亲,自己因仕途或人生际遇而改变,又该如何面对他们,流露出对自己境遇的自省和对故乡亲情的深深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项羽的英勇事迹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现实的孤寂以及对未来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六)

信谗多见逐,伐国岂无仁。

屈子行江畔,昭王问水滨。

包茅曾责贡,香草自持纫。

莽苍山川在,渔歌属野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五)

每见昭亭壁,高璩笔墨存。

丹青虚格里,云雾碧纱痕。

鸟屎常愁污,虫丝几为扪。

贵来曾改观,世故有谁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四)

伍员奔吴日,苍皇及水滨。

弯弓射楚使,解剑与渔人。

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

犹为夜涛怒,来往百川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三)

一过响山畔,常思路中丞。

开亭宴貔虎,制贼象冰蝇。

旧刻多磨灭,今人少诵称。

茸茸春草长,时有牧牛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