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鍊师张铭新归上清

羽人重周游,踪迹半天下。

渡海窥蓬壶,寻云历嵩华。

朝登徂徕顶,夕眺琅琊台。

盘桓三珠树,酝藉九霞杯。

长生大道应无外,婴儿姹女遥相待。

金鹅结蕊养神丹,玄牝垂根长脐带。

学道何妨暂出山,收琴卖药到人间。

五侯七贵希相问,抱得瑶笙鹤上还。

还山宴坐璚林久,龙虎峰南一回首。

秋风入洞雁蹄霜,忽忆乡山菊花酒。

归来宛是辽城鹤,满面犹酣太玄酪。

仙歌未了泪纵横,残日潇潇陇树声。

谁知云水烟霞性,也动松楸霜露情。

寒冬别我无诸郭,遥指仙都在寥廓。

横天鹤影佩声微,惟见千山雪花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送鍊师张铭新归上清》描绘了一位羽人般的修道者张铭新,他游历天下,足迹遍布名山仙境。他渡海探寻蓬莱仙境,攀登山岳如徂徕和琅琊,享受着修行的乐趣,如在三珠树下品饮九霞杯中的仙酿。诗人鼓励他即使出山采药,也不忘大道追求,对尘世富贵不以为意,只期待与仙侣相会。

张铭新归隐后,诗人想象他在山中宴坐,沉浸在琼林仙境,偶尔回首望向龙虎峰,秋风吹过,勾起他对故乡菊花酒的思念。最后,诗人感慨自己仿佛化为辽城之鹤,满心醉于太玄之境,仙歌未尽时已泪流满面,听着傍晚的松楸霜露声,心中充满离愁。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张铭新的仙道生活和诗人的情感起伏,展现了对超凡入圣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情描绘,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诗意的想象。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高漫士为许宗显作山水图

水墨有远态,醉来常讶真。

烛前瞥见三湘意,便欲牵裳行采蘋。

满堂飞翠疑可掬,眼花忽堕愚公谷。

主人捧觞我不闻,但觉啼猿与秋瀑。

林间巾舄如有情,谁向沧浪唱濯缨。

飒然片雨归彭蠡,恍惚孤云还赤城。

醒来始误双毫妙,我与龙门昔同调。

世人观画不观神,老夫兴在丹青表。

形式: 古风

许宗显椰子杯歌

君家一双椰子杯,远从交广带将回。

剖开瘴水蛮烟腹,割断玄霜玉露胎。

乌梨木柄银錂口,若比匏尊应更厚。

莲房半侧碧筒深,中有黄流汎郁金。

最怜竹里泉中洗,不厌松边石上斟。

人言此杯能辟蛊,倾银注玉空论富。

少陵未许称木瓢,谪仙且莫誇鹦鹉。

山人心爱口不言,肯遗还山酌白云。

君不见丰城双宝剑,当年知己亦平分。

形式: 古风

王氏牧隐卷

山人不种亦不耕,买山放犊应逃名。

閒吹一曲无宫调,高卧千峰不世情。

瑶琴在床书在箧,河汾到君今几叶。

懒随时贵竞簪缨,耻逐浮人尚渔猎。

五月南风陂水深,白云将兴满山阴。

人牛看到相忘处,始是山人一片心。

形式: 古风

送陈孟敷牧潮阳

别久相逢不问官,握手且尽平生欢。

腰间金带懒不系,壁上虎符人自看。

醉来借问今何职,皂盖朱幡二千石。

郢上行人有去思,潮阳父老遥相忆。

作郡休令五马迟,须知明主爱茕婺。

行春鳄渚沧波晚,浇酒韩山落木时。

槟榔叶暗蛮天雨,吏散公庭鸟啼曙。

带印虽云案牍劳,怀人莫忘渔樵似。

樵人偏辱使君知,为惜交情在布衣。

他日诸郎如问绢,应传清节到林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