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斛峰尚书挽诗(其三)

中朝更几局,鸣世独铮铮。

奏疏如山稿,哀笳何处声。

虽孤岩石望,何损斛峰名。

应有遗书富,何时见集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挽诗以沉痛的笔触,悼念了李斛峰尚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

首句“中朝更几局”,以“中朝”象征朝廷,暗含时光流转、人事更迭之意,“更几局”则表达了对逝者在朝堂上所经历的岁月和职位变迁的感慨。接下来“鸣世独铮铮”,赞扬了李斛峰尚书在世时的独特风骨和卓然不群的品质,一个“独”字凸显出其个性的鲜明和与众不同的地位。

“奏疏如山稿”一句,以“山稿”比喻堆积如山的奏疏,形象地描绘了李斛峰尚书勤于政务、献言献策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而“哀笳何处声”则通过哀笳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怀念之情。

“虽孤岩石望,何损斛峰名”两句,以“孤岩石望”象征李斛峰尚书虽身处逆境,但依然坚守信念,不改初衷。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李斛峰尚书人格的坚毅和名声的不朽。最后一句“应有遗书富,何时见集行”表达了对李斛峰尚书留下丰富文化遗产的期待,以及对其作品能够集结出版的渴望,体现了后人对他的作品和思想的珍视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李斛峰尚书生前事迹的追忆和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也展现了对优秀人物的崇高敬意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李斛峰尚书挽诗(其四)

当年期集所,一榜上三人。

晚节惟公在,交情独我亲。

楚东分袂久,溪上得书频。

曾共茅檐宿,因行部入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李斛峰尚书挽诗(其五)

三领闽麾节,名高德度宽。

苦寻盐利病,痛念郡凋残。

拟有回天奏,相期对日看。

入朝孤此意,闻者泪阑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朔斋中书刘礼侍挽诗(其一)

声名早日到宸几,自许凌空健翮飞。

朔党家传真抱负,西州人老几招麾。

长庚穷杀狂如故,韩愈疑为傲则非。

岁晚虽为香案吏,白头终与壮心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朔斋中书刘礼侍挽诗(其二)

再造功成始趣还,又从薇省去长安。

登车屡作澄清使,持橐还须文字官。

子美八哀俄入此,贺公二命只书棺。

不知庾亮埋何处,遥想悲笳泪雨潸。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