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以沉痛的笔触,悼念了李斛峰尚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
首句“中朝更几局”,以“中朝”象征朝廷,暗含时光流转、人事更迭之意,“更几局”则表达了对逝者在朝堂上所经历的岁月和职位变迁的感慨。接下来“鸣世独铮铮”,赞扬了李斛峰尚书在世时的独特风骨和卓然不群的品质,一个“独”字凸显出其个性的鲜明和与众不同的地位。
“奏疏如山稿”一句,以“山稿”比喻堆积如山的奏疏,形象地描绘了李斛峰尚书勤于政务、献言献策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而“哀笳何处声”则通过哀笳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怀念之情。
“虽孤岩石望,何损斛峰名”两句,以“孤岩石望”象征李斛峰尚书虽身处逆境,但依然坚守信念,不改初衷。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李斛峰尚书人格的坚毅和名声的不朽。最后一句“应有遗书富,何时见集行”表达了对李斛峰尚书留下丰富文化遗产的期待,以及对其作品能够集结出版的渴望,体现了后人对他的作品和思想的珍视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李斛峰尚书生前事迹的追忆和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也展现了对优秀人物的崇高敬意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