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贶宣徽挽词三首(其三)

从军在河上,仗钺喜公来。

幕府方闲暇,歌钟得纵陪。

它年老宾佐,过国泣楼台。

犹有坟碑在,仍令故客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挽词描绘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苏辙以“从军在河上,仗钺喜公来”开篇,将友人与军旅生活紧密相连,通过“仗钺”这一军事行动中的重要仪式,表达了对友人英勇与智慧的赞颂。接着,“幕府方闲暇,歌钟得纵陪”两句,描绘了友人在闲暇时的欢聚场景,歌钟声中充满了友情与欢乐,展现了二人深厚的友谊。

“它年老宾佐,过国泣楼台”则转而表达对友人逝去的哀痛,想象着友人作为宾佐,曾经走过的地方如今只剩下泪水与回忆。最后,“犹有坟碑在,仍令故客开”,点明了友人的墓碑尚存,但已无人能再开启往日的欢笑与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描绘,既展现了友人间深厚的情感,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与不可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故濮阳太守赠光禄大夫王君正路挽词二首(其二)

吴中试良守,濮上继嘉声。

平赋权家恨,蠲租盗俗清。

家贫久未葬,身去独留名。

天报多男子,终存好弟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二首(其二)

蜻蜓飞翾翾,向空无所著。

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

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

若无饥渴患,何贵一箪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次韵子瞻题郭熙平远二绝(其二)

断云斜日不胜秋,付与骚人满目愁。

父老如今亦才思,一蓑风雨钓槎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次韵刘贡父和韩康公忆其弟持国二首(其二)

爱君忧世老弥深,特操要须得失临。

晚岁飞腾推有德,故乡安稳信无心。

小邦近似西山隐,元气终当北斗斟。

圣主方求三世旧,老臣何止一遗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